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治安管理处罚法 > 治安处罚程序 > 人口失踪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人口失踪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4-03-20 浏览:8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4053

  人口失踪案件是时有发生的,如果发现人口失踪,进行报警处理,公安机关是不一定会进行立案,是否立案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标准来决定的。那么,人口失踪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将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人口失踪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中要求,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接到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的报案后,应当登记受理,开展查找工作。

  《规定》中对“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1)失踪现场有明显的侵害迹象的;

  (2)有证人证明失踪人员遭到侵害的;

  (3)人与机动车一起失踪或携带大量财物失踪的;

  (4)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失踪超过48小时的;

  (5)失踪人员在失踪前与他人有重大矛盾纠纷的;

  (6)失踪原因不明,失踪时间超过3个月的;

  (7)其他疑似被侵害的。

  与此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审查符合管辖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1)接到拐卖妇女、儿童的报案、控告、举报的;

  (2)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

  (3)接到已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可能被拐卖的报案的;

  (4)发现流浪、乞讨的儿童可能系被拐卖的;

  (5)发现有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6)表明可能有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事实发生的其他情形的。

  如果是符合上述情况的人口失踪,可以马上报警,并且公安机关会立即立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二、公安机关怎样寻找失踪人口

  公安机关一般在受理失踪人口案时,一般会告知你失踪24小时才会立案,如果立案,会采集失踪人口直系亲属的DNA及失踪人口的近期照片,然后将DNA数据及相关资料上传全国数据库(只要在中国公安部门都可以知道),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会注意该失踪人口的情况。有消息,他们会打电话通知你

  三、办理失踪人口报案流程是怎样的

  步骤一: 准备以下物品

  (1)失踪人的最近相片二张。

  (2)户口名簿。

  步骤二:到各县市警察局办理

  (1)找到失踪人辖区派出所。

  (2)填妥失踪人口案件登记表。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人口失踪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符合立案标准的人口失踪案件,公安机关是需要立案的,有的要达到一定时间才能立案,有的可以马上立案。若您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手心律师网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引用法条

[1]《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卖淫行为的治安拘留及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卖淫行为及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卖淫行为将被处以拘留和罚款,具体根据情节轻重而定。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和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也将会受到处罚。此外,卖淫行为的治安拘留记录将永久保留在个人档案中。

  • 盗窃数额达到多少才能立案侦查?

    盗窃案件立案侦查的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具体数额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在元以上的将被立案侦查。同时,一年内入户盗窃或在公共场所扒窃超过三次的情况也被认定为多次盗窃,需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 亲人被公安机关抓走,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亲人被公安机关抓走的情况。首先要了解情况并与公安机关或检察院联系;其次了解犯人的权利,包括传唤和拘传的时间限制,以及公安机关应在24小时内通知家属拘留原因和地点;若长时间无消息,可寻求通知并联系当地派出所;最后,如确认亲人被拘留并知道羁押场所

  • 如何处理寻衅滋事

    对于寻衅滋事的处理,如果不构成犯罪,只需要进行治安处罚即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的行为包括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一般情况下,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 寻衅滋事怎么处理
  • 轻伤案件中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 盗窃罪的判刑标准及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