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 > 什么情况下可以立案侵犯个人财产罪?

什么情况下可以立案侵犯个人财产罪?

时间:2024-01-27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4915

  男子在新浪微博上实名举报广东省政协委员林某某“拥有两个身份证”、“偷税1425.5万元”等内容。天河区人民法院近日判处男子构成名誉侵权,要求其在网络上道歉,并赔偿原告1万元精神损失费。男子不服,已于昨日上诉至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林某某为广东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从2012年7月31日开始,广州市某某信息开发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胡某某在名为“胡某某实名举报”的新浪微博、博客上陆续发表多篇文章。

  胡某某称林某某、林甲夫妇分别拥有两个身份证,林某某的第一个身份证尾号是0026,广东陆丰籍。她的另一身份证尾号是1329,海南万宁籍,姓名为林乙。其夫林甲(广东陆丰籍)的另一身份证又名林丙(海南万宁籍)。

  胡某某又列举了林氏夫妇“侵占国家巨额税款1425 .5万元”、涉嫌“行贿罪”和“诬告陷害他人罪”等13项内容,并提供了广州中院和税务机关的一些纸质文书。他同时举报了天河区人民法院与林氏夫妇一起,针对其个人制造了100多宗“冤假错案”。

  林某某是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林甲是第六届海南省政协委员。判决书显示,原告林某某否认了胡某某的举报内容,被告的行为对原告的社会名誉和社会地位造成极大的损伤,要求被告公开登报道歉,并索赔1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和248万元经济损失。

  法院认为,公民如果借检举、控告之名侮辱、诽谤他人,造成他人名誉损害,当事人以其名誉权受到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法院最后判定,本案符合后者所述,要求胡某某在网络公开道歉,并赔偿原告1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焦点

  网络举报需举证证明?

  法院:被告在公共网络媒体上公开发布文章宣称原告存在诸多违法行为,涉嫌犯有数种罪;但其未能在本案中举证证明原告存在上述犯罪行为,亦未举证证明国家审批机关判决原告犯有上述罪。故被告属借检举、控告之名,行诽谤之实。

  被告胡某某:天河区法院作为被举报单位,本应回避此案。且本案被告无举证责任,法院未查实举报内容,也没有将本案和被举报人移送主管机关追究法律责任,严重违反《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单位犯罪涉及的罪名

    单位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多个方面。文章详细列举了各类罪名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单位以及特殊主体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同时,文章还指出某些罪名只能是自然人犯罪,如侵犯财产罪。摘要概括了文章的主

  • 侵犯财产罪的辩护词

    侵犯财产罪中被告人的辩护词。被告人因未成年和起次要作用,具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同时,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无前科,犯罪情节相对轻微,主观恶性较小,具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酌定情节。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减轻处罚,实行预

  •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阿里巴巴将销售假冒服装的淘宝卖家高某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案件。高某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并销售假冒ROEM和MO&Co服装,被阿里巴巴以网络服务合同纠纷起诉索赔。法院已受理此案。文章还讨论了商誉损失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包括如何界定侵权期间、确定因果关

  •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情况。关于受害人是否有权利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学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受害人无此权利,主要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受害人有此权利,认为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不能

  • 和解是否适应刑事案件
  • 抢劫罪与与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区别
  • 股权收购法人是否可以变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