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 > 深入解读刑事立案监督的相关内容

深入解读刑事立案监督的相关内容

时间:2024-06-19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4943

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及范围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

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安机关是否依法立案侦查符合《刑事诉讼法》第83条、第86条规定的案件。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对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以及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中被认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二)公安机关是否具备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的管辖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的规定,除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和自诉案件外,其他刑事案件均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检察机关通过立案监督来发现和纠正公安机关越权立案的违法行为。

(三)对不符合法定立案条件却被公安机关立案的案件进行纠正。如果公安机关对不符合法定立案条件的案件进行立案,检察机关通过立案监督来纠正这种错误。

二、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

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报不立的案件。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已经发现并掌握了犯罪事实,本应该立案,但由于缺乏控告、举报等材料而未立案。

2、不破不立的案件。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对于案情复杂、一时难以侦破的案件,不立案而直接进行侦查,等案件破获后再补立案手续。这种做法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3、应立而不立的案件。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对符合法定立案条件的案件故意不立案,或者以罚代刑、以劳代刑等方式处理。这种行为往往涉及执法人员的权钱交易、权谋私利、徇私舞弊等问题,是人民检察院重点监督的对象。此外,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还应包括对刑事立案程序是否规范以及立案和不立案决定是否合法等相关刑事立案活动的法律监督。

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准确把握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和内容,注意区分“没立案”和“不立案”的界限。“没立案”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尚未发现或正在审查尚未作出立案决定的案件。“不立案”指的是刑事立案主体已经作出不立案决定的案件。只有对于已经作出不立案决定的案件,才能按照刑事立案监督程序进行处理。当然,也要防止刑事立案主体以“没立案”为借口掩盖“不立案”的实际情况。

三、不属于刑事立案监督范围

以下情况不属于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

1、被害人或被害单位未向公安机关报案;

2、公安机关未掌握或未发现犯罪事实的案件;

3、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立而不查、拖延不决、遗漏犯罪嫌疑人或罪行等情况,属于侦查监督范围而不属于立案监督范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 侦查期限的计算

    侦查期限的计算方法,包括一般案件和特殊羁押期限。对于一般案件,侦查期限从批捕之日起计算,通常为60天,复杂案件可延长一个月至两个月。公安机关的案件数量和关系可能影响侦查进度。对于特殊羁押期限,根据不同情况和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可以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如

  • 案件判决需要犯罪嫌疑人供认吗

    案件判决中犯罪嫌疑人供认的重要性,指出定罪是法院根据刑法规定对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确认与评判。文章详细阐述了定罪的特征和性质,强调定罪主体是人民法院,客体是侵害法益的行为,具有刑事司法活动的性质。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确定罪与非罪界限的两种情形,包括根

  • 主犯是否有资格保释候审?
  • 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办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的规定》的适用
  • 刑讯逼供由检察院立案侦查吗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