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担保,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为定金性质的款项,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事人的定金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根据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购房者违约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开发商违约时应双倍返还定金。
不同名义的款项,如“订金”、“押金”、“保证金”、“认购金”、“诚意金”等,如果未约定为定金性质,则被视为“预付款”,不受“定金罚则”的制约。根据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购房者与开发商解除认购协议时,开发商应无条件返还款项;开发商违约时只需退还收款项,无需双倍退还。开发商通常在“双方约定”上设法占据优势,通过认购书中的不利条款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消费者在发生定金纠纷时,可以向消委会投诉或通过法院解决。由于开发商在组织、实力、信息、举证等方面的优势,消委会介入调解的成功难度较大。而且由于定金数额不大,购房者要通过法律诉讼追回定金,既费时又费力,还需要支付律师费用。诉讼成本高,往往得不偿失。因此,市消委会提醒购房者在“下定”前要审慎考虑,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查看开发商的“五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等各种证照。特别要注意预售证中是否包含所购买单位的信息。如果发现开发商没有许可证售楼,应主动放弃购买意向以免上当受骗。
在交付定金前,要广泛深入地了解楼盘及周边情况,确保购买意向正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商家精心布下的“紧俏”疑阵所迷惑。在不清楚所购房屋的面积、楼层、座向、价格、内部结构等情况下,不要匆忙“下定”只因看到模型或听到导购人员的美好描述和口头承诺。如果需要银行按揭,还要预测自己是否符合资格要求,并认真审查按揭合同是否可承受。
注意认购书内容,仔细研读条款,明确违约的法律责任。当看到不利于自己的条款如“定金一律不退”时,应勇敢对开发商表示拒绝,并要求对方修改后再签字。在缴付定金或任何款项后,立即要求收款人开具机构盖章的票据。
已竣工施工许可证补办的法律规定。根据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已竣工的建筑工程不再允许补办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在申领施工许可证时需满足一系列要求,包括用地批准手续、规划许可证、拆迁进度、确定建筑施工企业等。如未能按期开工,需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正在进行
农村房屋是否违法建筑的问题。指出农村房屋没有房产证并不一定就是违法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原因和合理公正原则。同时阐述了违法建筑的具体定义,包括未获得批准、未取得规划许可证等情形。文章对于农村无证房屋问题的讨论,对于理解农村房屋法律地位具有指导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邮寄发放规定及其相关程序和法律要求。该许可证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颁发,是建筑施工单位符合施工条件的批准文件,也是房屋权属登记的重要依据。申请单位需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符合条件的将在十五日内获得审查并颁发许可证。此外,施工单位
办理建筑工程许可证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用地批准手续、规划许可证、拆迁进度、建筑施工企业确定、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工程质量和安全措施、建设资金落实以及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此外,还介绍了领取施工许可证后的开工要求,包括施工时间限制、中止施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