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根据该规定,构成贷款诈骗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有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非法据为己有的目的。至于行为人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是为了挥霍享受,还是为了进行其他违法活动,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如果行为人为了解决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的急需,在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过程中,说了假话,使用了欺骗手段,但以后还要想方设法归还贷款,其目的不是为了非法占有贷款的,不构成本罪。
2.行为人必须有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的行为。刑法列举了五种贷款诈骗的具体行为方式:(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这主要是指行为人编造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情况不实的所谓会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或者以引入外资需要配套资金等理由;(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主要是指行为人使用虚假的出口合同或者其他所谓在短期内能产生很好经济效益的合同,以骗取贷款;(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主要是指使用伪造、变造或者内容虚假的银行存款证明、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担保函,划款证明等在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所需要的文件;(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主要是指使用伪造、变造的能证明行为人对房屋、设备等不动产或者汽车、货币、可即时兑付的票据等动产具有所有权的一切文件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如伪造单位公章、印鉴骗取贷款,或者以假货币为抵押骗取贷款的等等。
3.诈骗贷款要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
行为人的行为符合以上三个特征,即构成诈骗贷款罪。根据刑法的规定,诈骗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贷款诈骗罪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贷款诈骗罪的认定
逮捕后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通过取保候审获得临时自由的相关法律程序。在我国法律中,取保候审是代替“保释”的一种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判断标准包括罪行、情况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个人,如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患有严重疾病或
关于瘫痪判刑的罪犯是否能申请保外就医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保外就医的条件,包括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形。同时,也说明了取保候审手续的处理方式,包括申请流程、保证方式等。总之,是否允许瘫痪判刑的罪犯保外就医取决于是否满足相关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
孕妇在司法程序中是否会被判实刑的问题。依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对于孕妇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但前提是她们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虽然存在取保候审的限制条件,但孕妇仍有可能被判实刑。然而,由于执行制度的不完善,一些孕妇可能会避免入狱。
传销涉案人员主动退脏款后是否能办理取保候审的问题。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等情形。取保候审的保证金制度规定,保证金数额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包括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案件情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