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对于违法发放贷款案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关于骗取贷款、违法发放贷款的"数额巨大"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经商该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认为,尽管此类犯罪新的立案追诉标准正在起草、修改中,但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参考此标准中关于"数额巨大"的规定处理个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同意《立案追诉标准(二)》确定的数额标准。因此,骗取贷款、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数额巨大"。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10),对于违法发放贷款案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将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根据刑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是金额达到100百万元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就应该立案处罚。工作人员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处罚与发放贷款的金额有关,贷款数额越大,相应的处罚金额也越大,有期徒刑的时间就比较长。金融机构和单位也会按照相关的刑法条文进行处罚。
担保物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担保物权是从物权的一种,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物权涉及他人的所有物,具有属性特征、预先约定性、可靠性、自愿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担保的种类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和反担保等。反担保的范围在担保法中有所规定,但也存在一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1、对违法发放贷款案立案追诉标准规定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因此,骗取贷款、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数额巨大”。
法律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