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探讨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探讨

时间:2024-03-28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7808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

行为目的的差异

民事欺诈是指在民事行为中,通过夸大或虚构部分事实的手段,使对方产生错误意愿,并以此来谋取一定的利益。而刑事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来诱骗他人财物。

基础存在的差异

民事欺诈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民事行为中,如签订合同、进行交易等。而刑事欺诈一般不是以民事行为为基础的行为,或者是通过借用民事行为的名义来骗取他人财物。

侵害对象的差异

民事欺诈侵害的对象是一般的民事秩序,可以涉及物权、债权,也可能涉及人身权。而刑事诈骗只能侵害财产所有权。

严重性程度的差异

刑事欺诈行为通常比民事欺诈行为更为严重,刑事诈骗行为往往涉及犯罪并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民事欺诈往往只会影响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履行,只需承担民事赔偿等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无效民事行为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一)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实施的;

(四)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五) 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自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

  •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探讨
  • 合同违约与合同诈骗区别是什么?
  • 合同刑事诈骗与合同民事欺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