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蓄意放火罪立案的标准及相关法律解析

蓄意放火罪立案的标准及相关法律解析

时间:2024-08-23 浏览:5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7876

蓄意放火罪的立案标准

一、故意放火罪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放火罪的立案标准如下:1、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2、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五十万元;3、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4、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超过二公顷。

放火罪的表现

一、放火罪的客观表现

放火罪的客观表现是指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司法实践中,放火行为是指行为人使用各种导火材料,点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火种即可引起火灾的危险因素,从而引发公私财物的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放火行为可以采用作为的方式实施,例如使用引燃物将目的物点燃;也可以采用不作为的方式实施。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放火罪,必须以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特定义务的人员为前提,即行为人对形成火灾原因的火情具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并且根据其主观和客观条件有能力履行这一义务,但没有履行,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例如,负有防火义务的油库安全员发现油库有着火的危险,能够采取防火措施但没有采取,导致油库发生火灾,就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二、构成放火罪的客观要件

放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行为是指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使用各种引火物直接点燃公私财物;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例如,某电气维修工人发现其负责维护的电气设备已经损坏,可能引起火灾,但他没有进行维修,放任火灾的发生。这就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以作为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火种;二是要有目的物,即要烧毁的对象物;三是要让火种与目的物接触。在这三个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行为人使火种开始起火,就是放火行为的实施。目的物一旦着火,即使将火种撤离或扑灭,目的物仍可独立继续燃烧,放火行为就被视为实施终了。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这种特定义务但没有履行,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其特点是,一是行为人必须是负有特定作为义务的人;二是根据主观和客观条件,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这种特定的作为义务;三是行为人客观上必须有不履行这种特定作为义务的事实。从义务的来源来看,一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二是职务或业务上所要求的义务,例如油区防火员负有消除火灾隐患、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三是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例如行为人随手把烟头丢在窗帘上,引起窗帘着火,行为人就负有扑灭窗帘着火燃烧的义务。根据司法实践,行为人的特定义务主要是后两种情况。有些放火案件表面上看是燃烧衣物、家具、农具等价值较小的财物,实际上是以衣服、家具、农具等作为引火物,意图通过燃烧衣物、家具、农具等引起上述重大公私财物的燃烧。这种情况应以放火罪论处。因此,在认定放火罪时,要注意发火物、引火物和目的物即放火行为的侵害对象的区分。放火行为必须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虽然实施了放火行为,但从放火焚烧的对象、时间、地点、环境等方面考察,确实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性,不构成放火罪。如果情节严重,需要刑罚处罚的,构成什么罪就定什么罪。以上是对蓄意放火罪立案标准的详细解释。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出资减资的法律责任

    虚假出资减资行为的法律责任。虚假出资行为涉及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照法定要求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严重者可构成虚假出资罪,受到刑法处罚。文章还阐述了立案追诉标准,包括虚假出资数额、抽逃出资数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明确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公司和股

  • 职务侵占罪的追捕问题

    职务侵占罪的追捕问题。公安机关在立案后是否进行网上追逃取决于案情和嫌疑人情况。职务侵占罪定义为公司、企业等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网上追捕条件为公安机关掌握重要证据且嫌疑人逃跑。根据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有不同量刑标准,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财

  • 立案通知书的下达时间

    刑事诉讼中立案通知书的下达时间,以及当公安机关不立案时的解决方法。文章还介绍了公安立案后的程序,包括侦查活动、移送审查起诉和判决等流程。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规定的判决标准和程序。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 如何报警冒充好友诈骗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