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地面保障、空管和运力等。根据法律规定,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建立了运输合同关系,航空公司有责任安全、及时地将旅客运送到目的地。在航班延误时,航空公司的责任主要包括告知义务、服务义务、补救义务和赔偿义务。
旅客在航班延误时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索赔权。航空公司应及时告知旅客有关延误的准确信息,延误时间较长时,旅客有权选择退票或换乘其他航班。在退票和改签过程中,航空公司应提供必要和合理的协助。此外,旅客还有权索赔。
根据法律规定,航班延误并非一定引发赔偿问题,只有在因航班延误给旅客造成实际经济损失时,承运人才需承担赔偿责任。旅客的实际经济损失包括航班延误导致的食宿费用、签转机票产生的额外费用和其他直接损失。不同旅客由于损失不同可能获得不同的赔偿。
目前,航班延误所造成的精神损害无法获得法律支持。精神损害赔偿一般限制在人格权范畴,只有侵犯他人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等人格权才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航班延误所引发的精神损害不属于人格权范畴。
根据1999年的《蒙特利尔公约》,航空公司对因旅客死亡或身体伤害而产生的损失予以赔偿,但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许多旅客要求赔偿恐惧、着急或歧视等精神伤害,根据该公约,无法获得赔偿。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航空公司无法预见旅客可能错过的商机,因此,对于因航班延误而贻误重要工作的要求,我们认为是不能支持的。旅客可以采取预防措施以防范风险,如办理保险或提前安排行程。
总之,航班延误后的赔偿责任和范围应根据旅客的实际经济损失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目前不被法律支持。旅客应了解自己的权利,并在需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航班延误险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获赔呢?另外,如果是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的延误,旅客有权申请航空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双重赔偿,二者并不冲突。针对“近日有微博网友称,花20元买的航空意外险可以索赔航班延误”一说,通过多家出售航意险的保险公司发现,市面上20元航意险
民航总局从本月起实施的一项政策要求,航空公司必须对航班延误进行补偿。此前出台的补偿指导意见,由于不是硬性规定,经常有乘客投诉拿不到应得的补偿。此前,民航总局曾于2004年出台了《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补偿意见》,指导各个航空公司,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标准。
《规定》明确,只有在由于承运人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旅客才能享受到免费的餐食或者住宿等服务:由于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承运人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国内航班在经停地延误或者取消;国内航班发生备降。
**公司或打电话给保险公司申报。**公司自身原因,包括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延误或取消,**公司应当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务。当雷雨等特殊天气对机场航班正常起降造成影响后,**公司会通过短信以及现场值机人员等形式发布的航班变更信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