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行为构成逃税罪。对于此类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逃税罪的刑事责任和处罚分为两种情况:
1. 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 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扣缴义务人采取前述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也将根据上述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纳税人,可以免除追究刑事责任:
1. 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
2. 已受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纳税人在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则不适用上述免责规定。
某公司因货物申报不符被海关处罚后,认为处罚过重并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例。公司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文章还强调了复议申请期限的重要性,并详细解释了如何判断管理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发生的不同标准。
专利行政复议的必要条件,包括复议申请人的身份、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以及申请行政复议的理由。复议申请人必须是与专利申请、专利权或利害关系直接相关的人,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必须明确并提供充分证据支持,申请行政复议的理由必须与专利局的行政行为直接相关。
海关登记暂时免税进出口物品的进出境问题。暂时免税的进出口货物应在六个月内复运出境或进境,如需延长复运期限需按规定办理手续。同时,海关在审查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时,有权对不符合规定的申报价格进行估定。
逃税罪是刑法第201条明确规定的犯罪,单位逃税罪追究法人的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和其他涉案高管是单位逃税罪的主要承担者。逃税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