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共同犯罪中可以只有主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罪犯。
构成主犯的条件是根据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而进行处罚。主犯可以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人,也可以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犯罪集团是由三人以上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他们共同实施犯罪活动。这些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分工,以实现犯罪目的。
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根据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对于除首要分子外的其他主犯,应根据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立案标准以及财物的处置方式。诈骗勒索罪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不会被判处死刑。立案标准包括数额大小和各省制定具体数额标准。财物处置方面,明确权属的财物应归还被害人,无法确定归属的应上缴国库。使用诈骗财物的处置分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