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是指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满,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并与之发生行政争议的行政主体,而该行政主体会被人民法院通知应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满意,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满意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满意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超过规定的期限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包括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行政争议的直接目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以及不适用调解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原告资格、被告的确定原则、共同诉讼和第三人的参加诉讼等。
工商部门新的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自3月15日起,工商部门对七种投诉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包括不属于职责范围、超过保质期、已调解、已处理、超过一年权益受侵害及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诉。消费者投诉需明确被投诉人信息、投诉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联系方式和投诉日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