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险法在第30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条款的争议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这一修订考虑了保险人的权益,但“通常解释”在实践中仍存在问题。
新保险法明确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并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后,保险合同成立。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并可约定附条件或期限。这一规定解决了保险合同成立时间与效力的问题。
新保险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保险理赔的程序和时限。保险人应及时一次性书面通知被保险人补充提供索赔材料,避免拖延理赔。保险人收到索赔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并在30日内通知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保险人未及时履行义务的,除支付保险金外,还应赔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损失。新规定还提出了先予赔付的概念,保险人应在收到请求和相关证明后60日内先行支付确定的赔偿金额。
新保险法规定,保险人应向投保人提供格式条款,并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于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应在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书面或口头说明。同时规定,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权利的条款无效。
新保险法增设了保险合同不可抗辩规则,防止保险公司滥用解除权。保险公司在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情况下,解除合同应在30日内行使,否则解除权消失。保险合同成立满2年后,保险公司不得以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解除合同。
新保险法明确规定,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合同继续有效,保险权利义务由受让人自然承继。保险标的转让后,若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保险人可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投保人有义务尽快通知保险公司保险标的转让。
新保险法明确规定,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损害,保险人应直接向第三者赔偿保险金。若被保险人未向第三者赔偿,保险人不得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保险人应承担仲裁或诉讼费用。这些规定保护了第三者的权益。
新保险法明确规定,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保险人,导致保险事故难以确定,保险人对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但若保险人已通过其他途径及时获悉保险事故,该规定不适用。
除以上变化外,新保险法还增加了财产保险的赔偿计算标准,并强调保险公司应公平、合理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及时履行赔偿义务。保险公司应及时调整以适应法律实施、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和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
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的受害人能否向保险公司提起诉讼,以及保险公司是否可直接向受害方支付赔偿金的问题。根据司法实践和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可直接承担赔偿责任并向受害方支付保险金。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旨在保护受害人权益,使受害人能及时获
海啸和地震对车辆造成的损失在车险中的理赔情况。海啸损失在车损险的理赔范围内,而地震造成的车辆损失一般不在车险理赔范围,除非是由高空坠物引起。另外,文中还列举了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形,包括投保人故意伤害行为等。
首先,明确保险责任。第二十二条 保险事故发生后,按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认为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
但没有料到,在他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却以“陈先生不是行驶证载明的实际车主,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拒绝给予他赔偿。《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一条中明确规定:财产保险中,不同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分别投保,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在其保险利益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