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在刑事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后,人民法院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指定辩护人为被告人提供辩护。指定辩护与委托辩护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指定辩护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小,仅限于特定情况下的刑事案件。相比之下,委托辩护的适用范围更广泛,没有限制。因此,委托辩护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实现其辩护权的主要方式。
指定辩护仅适用于刑事案件的审判阶段,即在案件进入后期时才能进行。而委托辩护可以在刑事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就开始进行。因此,委托辩护的介入程度早于指定辩护。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律师可以被指定为被告人的辩护人。而委托辩护人员的范围更广,除律师外,还包括人民团体、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员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和亲友。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指定辩护适用于刑事案件的审判阶段。被指定的辩护人必须是依法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以下是指定辩护适用的情形:
在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中,如果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如果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且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如果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且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指定辩护作了进一步规定。根据该司法解释,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且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该司法解释还规定,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且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
[相关法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4条,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中,如果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此外,《刑事诉讼法解释》的36、37、39条也对指定辩护作了进一步规定。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制度。辩护人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辩护人的范围广泛,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等。被告人享有多种辩护权,如陈述权、辩论权等。刑事辩护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三种方式,辩护人需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据
打官司时因经济困难无法请律师的解决方法,即通过法律援助来解决问题。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可申请法律援助的情形,以及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提供援助的情况。同时介绍了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和所需提交的相关证明。
关于辩护人的办理程序。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包括律师、人民团体等推荐的人或亲友等。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告知其有权委托辩护人。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法院在某些情形下应为其指定辩护人。辩护人的职责是维护
刑事诉讼中指定辩护人的条件和情形。被告人若无委托辩护人并符合特定条件,法院需为其指定辩护人。指定辩护与委托辩护相比有适用范围窄、适用阶段晚、辩护人范围较窄等不足。委托辩护则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维护权益,依法委托他人协助辩护,其适用范围更广、介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