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 > 刑事开庭阶段程序概述

刑事开庭阶段程序概述

时间:2024-07-23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9557

审判程序及其阶段

一、开庭前准备

在宣告开庭之前,书记员应核对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向诉讼参与人及旁听群众宣读法庭规则。随后,书记员向审判长报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二、开庭宣告

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传唤当事人到庭。在此过程中,应查明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住址等。同时,还需确认收到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的日期以及收到附带民事诉讼的日期等。

三、公开审理宣告

审判长应公布案件的来源、起诉案由以及是否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四、告知诉讼权利

审判长应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名单,并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享有的诉讼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 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提出回避申请;
  • 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或委托他人辩护;
  • 当事人、辩护人可以申请审判长对证人、鉴定人进行询问,或者直接向证人、鉴定人提问;
  • 当事人和辩护人有权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刑事责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证据,并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 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案件事实和有关证据发表意见,并与对方进行辩论;
  • 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的权利等。

五、回避申请处理

审判长应分别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如果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审判人员或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并且合议庭认为符合法定情形,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回避处理。如果回避申请不符合法定情形,应当当庭驳回,并继续进行法庭审理。如果申请回避人当庭申请复议,合议庭应宣布休庭,待作出复议决定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法庭审理。同意或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及复议决定由审判长宣布,并说明理由。必要时,院长可到庭宣布相关决定。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审判的相关问题,请参考以下推荐内容:

  • 审判
  • 特殊案件的审判管辖
  • 刑事审判中的公开原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 一、上诉程序及开庭时间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

  • 合同纠纷的判决书何时出具?
  • 一审法官未送达上诉材料的处理方式
  • 民事诉讼一审到二审的审理期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