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处置涉案财物的过程中,坚持公正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同时,要求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相统一,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适应司法办案需要相统一,进一步健全处置涉案财物的程序、制度和机制。
《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进一步规范涉案财物的查封、扣押、冻结程序。具体要求包括:在立案之前严禁查封、扣押、冻结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无关的财物;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财物应在三日内予以解除、退还;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时,应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所扶养的亲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和物品,以减少对涉案单位正常办公、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影响。
《意见》还强调建立办案部门与保管部门、办案人员与保管人员相互制约制度。具体要求包括:规定政法机关指定本机关的一个部门或者专职人员统一保管涉案财物,严禁由办案部门、办案人员自行保管;提出探索建立跨部门的地方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完善涉案财物审前返还程序等。
《意见》还明确要求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规定对于违法违规查封、扣押、冻结和处置涉案财物的行为,应当依法依纪给予处分;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导致国家赔偿的行为,应当依法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在法庭调查中,被告人和被害人享有陈述权利,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享有问询权利,当事人对证人和鉴定人也有问询权利,并有权对物证进行辨认。此外,当事人还有申请权利,如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等。只有经过当事人辨认和证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引起物质损失的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精神损失不包括在内。同时,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经过追缴或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时,被害人可另行提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关于停尸费的责任承担问题。办案机关对于查明死因且不需要继续保存尸体的案件,承担停尸费;家属未处理导致的停尸费原则上由家属承担,但若因被告人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经济损失,可要求被告人承担。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