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是承包商履约担保的主要形式,由银行出具,以保证承包人按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和工期条款完全履行合同。然而,承包人提交履约保函后面临诸多风险。
承包人提交履约保函是合同双方平等担保义务的体现,但在实践中,激烈的竞争使得多数承包人不敢要求发包人提供支付保函的权利,或是在招标文件中剥夺了承包人的该项权利。通常履约保函金额为合同金额的10%-15%,承包人以现金或其他物权抵押向银行提供担保,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担保费用。承包人将同时面临施工过程风险、延迟付款风险和丧失保函金的风险。
常见的履约保函有两种形式:附条件的保函和无条件保函。无条件履约保函要求银行在接到发包人的通知后即支付保函金额,而不论承包人是否存在异议。发包人希望保函是无条件的,但承包人则希望保函是附条件的。随着无条件履约保函在国际工程项目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由此产生的争议也日渐增多。如果发包人将无条件保函作为承包商履约保证的基本要求,承包人履约风险将会很大。
我国相关法律对发包人权益的保护有明确规定,但对承包人权益的保护没有具体规定。缺乏对履约保证金交付比例、监管和管理的规定,导致实践中出现较多问题。建议建立符合建筑业和工程建设特点的配套法规及部门规章,以规范工程担保制度。
虽然银行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但通常不调查发包人的道德品质,不审查发包人的索赔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一般按照发包人提供的格式出具履约保函,为发包人欺诈或滥用权利的索赔提供了方便。建议引入国际惯例的“欺诈例外原则”,使银行有权以此作为抗辩拒绝付款,以防范和控制履约保函项下的欺诈。
为了减少履约保函风险,承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承包人应在合同谈判过程中主动与发包人协商,选择附条件的保函形式,并将条件明确在合同中。如果发包人坚持采用无条件保函形式,承包人需要提供合法的依据使发包人接受自己的主张。
承包人应认真履行合同义务,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承包人应养成用书面形式与发包人、监理工程师进行交流的习惯,并确保所有涉及书面的文件履行签字确认程序。此外,承包人必须熟记合同中规定的时间限制,并按时履行。
除非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否则承包人应选择合法途径解决履约保函争议。可以向法院申请保全,然后起诉发包人,解决合同违约争议,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建议建立符合建筑业和工程建设特点的配套法规及部门规章,以规范工程担保制度。同时,引入国际惯例的“欺诈例外原则”,使银行有权以此作为抗辩拒绝付款,以防范风险。
建筑工程分包行为的原因。首先是技术需求,因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装备完成各环节工作。其次是经济目的,分包能实现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另外,分包也有助于转嫁或减少建筑工程中的风险。文章还提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律师对变更工程费用的计算、新单价或价格制定的法律建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变更工程费用,应按照工程量表中同种工作内容的单价计算,并视情况制定合理的单价或价格。在建筑法方面,强调了单位的质量体系认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的
地下室防水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找平层、地面和地下室平面防水防潮、墙体防水、屋面防水等部分的工程量计算。同时,文章介绍了防水工程量的内容和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涉及的内容包括定额中的卷材防水、墙体防水、涂料防水等的处理方式和计算规则。防水施工方
工程履约保函的有效期一般会在合同中约定,合同上约定的有效期截至日应为工程合同要求的竣工验收合格之后的一个月到半年,并会在保函中声明此确切日期。此时,这就会牵扯到工程履约保函有效期的确定和履约保函延期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申请人、担保公司和银行沟通,补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