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用人单位对违纪职工的行政惩戒方式,开除、除名和违纪辞退在类别和审批时效上存在差异。
开除是最严厉的行政处分,属于行政处分的一种。其处理时效为从确认职工犯错误之日起的5个月内完成审批。
除名和违纪辞退属于行政处理,不属于行政处分范畴。因此,对它们没有具体的审批时效规定,但原则上要求及时处理犯错误的职工,不得无故拖延处理时间。
开除处分适用于严重违法乱纪的职工,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除名仅适用于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教育不改,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职工。
违纪辞退适用于犯有《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第二条所列七项错误行为之一,且经教育或行政处分无效的职工。一般指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职工,他们所犯错误既不够开除,也不够除名。
开除处分的实施程序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应由厂长(经理)提出,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违纪辞退的实施程序按照《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规定,应由车间、科室提出职工违纪的证据和处理意见,在听取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决定予以辞退。
除名的实施程序在法规中没有具体规定,但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参照辞退违纪职工的程序,在征求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作出决定。
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可以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运用,双方还可以协商一致共同运用。而开除、除名、违纪辞退三种方式只有用人单位才能运用,劳动者没有这种权力。
解除劳动合同适用于劳动合同制职工和固定职工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而开除、除名、违纪辞退适用于违犯劳动纪律的合同制职工和固定职工等。
解除劳动合同适用的原因具有多种性质。有些是惩罚性的,如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有些是非惩罚性的,如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而解除劳动合同。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试用期内职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既不是惩罚性的,也不是非惩罚性的,或者说既含有惩罚性因素,又含有非惩罚性因素。
开除、除名、违纪辞退适用的原因是单一性的,即属于惩罚性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将来惩戒职工的手段可能会简化为只有违纪解除劳动合同一种,更便于用人单位行使自主权,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然而目前还需要按现行的法规、规章办理。
辞职、自动离职(又称擅自离职)是指劳动者解除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行为。在《劳动法》实施之后,即劳动者解除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行为。这就是解除劳动合同与辞职、自动离职的联系。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
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而辞职、自动离职的运用主体只是劳动者。
解除劳动合同适用的原因具有双重性质,既有惩罚性的,又有非惩罚性的。而辞职不具有惩罚性,自动离职往往是一种违法行为。
非法招用童工的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规定,非法使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将面临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的追究。用人单位需承担高额罚款、整顿以及赔偿等责任。同时,文中详细说明了不同责任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标准。
法律中规定的童工年龄界限,定义为未满十六周岁的用工。文章还深入分析了童工现象背后的复杂问题,包括贫困、留守儿童、失学等,以及处理童工问题的正确做法,如保留完整记录、安排身体检查、招聘负责人具备足够知识等。
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区别,并强调了未成年工的合法性及保护措施。未成年工指的是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在雇佣时需遵守特殊保护规定。未成年工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禁止从事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劳动,如矿山井下、有毒有害等高强度的劳动。国家通过法
中国关于雇佣童工的法律处罚措施。首先定义了童工,然后详细阐述了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限期送回童工及其交通食宿费用的承担等。此外,还明确了罚款的标准以及罚款的缴纳和管理方式。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和单位都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并对某些严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