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民事证据可分为七种不同形式: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这些证据种类是指作为证据资料的不同表现形式。
书证是指以其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有关情况的文字材料。凡是以文字来记载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采用各种符号、图案来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对待证事实具有证明作用的物品都是书证。
物证是指以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情况的实物或痕迹。例如作案工具、现场遗留物、赃物、血迹、精斑、脚印等都属于物证。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胶片或电子计算机相关设备存储的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音响、活动影像和图形的统称。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感知的案件情况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当事人陈述是指诉讼当事人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在广义上,当事人陈述还包括当事人关于诉讼请求的陈述,关于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的陈述,以及关于案件性质和法律问题的陈述。
鉴定是一种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鉴定人是进行这种鉴定活动的人,其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作出的结论称为鉴定结论。有的国家也称之为鉴定意见。
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指派的勘验人员对案件的诉讼标的物和有关证据,经过现场勘验、调查所作的记录。它是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
口头辞退录音作为证据的问题。原先,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录音证据只有采用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才会被排除使用。合法的录音证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有其他证据佐证。此外,《劳动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民事审判中证据真实性的举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并承担证据真实性的举证责任。人民法院会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当事人应及时提供证据,如无法按时提供
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以及证据的种类和确认标准。党员纪律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五种。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勘验笔录等,法院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认,并依法做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