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复核及执行程序中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当庭宣判的死刑判决应在五日内送达以下相关方:检察院、当事人、辩护人以及诉讼代理人。
对于定期宣判的死刑判决,受委托进行宣判的人民法院应立即将裁判文书送达以下相关方:检察院、当事人、辩护人以及诉讼代理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复核及执行程序中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裁定下发后,受委托进行宣判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宣判后五日内将裁判文书送达辩护律师。
对于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如果被害人的近亲属申请获取裁判文书,受委托进行宣判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裁判文书。
刑事附带民事审判程序的流程。包括告知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赔偿要求的提出和记录、立案审查、送达和答辩、传票和出庭、举证责任、调解和调解书、开庭审理、判决书以及诉讼费用等方面。整个审判程序旨在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并参照民事审判程序进行。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查内容包括罪犯是否属于有期徒刑或拘役、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形。同时,还需审查决定或批准机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
如何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程序。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收到判决书后五日内,需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请求,包括被告人的基本信息、罪名、犯罪事实及证据,以及不服一审判决的理由和明确抗诉请求。检察院在收到请求后五日内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