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不满,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重新审查的一种诉讼请求。申诉在司法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审判监督程序的主要材料来源,也是司法机关发现错误裁判的重要途径。
申诉与上诉有一些明显的区别。首先,上诉必须经过二审程序,而申诉只是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一种材料来源,需要司法机关对申诉材料进行审查,确认判决确有错误并符合重新审判条件后才能开始审判监督程序。其次,上诉的提起会阻止一审判决的生效,而申诉不会停止判决的执行。最后,上诉有法定期限限制,而申诉则没有期限限制。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如何受理和审查申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一般由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法院受理和审查申诉。如果直接向上级法院申诉,而没有经过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法院审查处理,上级法院可以交由该法院审查,并告知申诉人。如果案情复杂或者经过审查后仍然坚持申诉,上级法院可以直接受理和审查,下级法院也可以请求移送上级法院审查。对于不服本院维持一审法院裁判的申诉,二审法院可以交由一审法院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二审法院审定。对核准死刑案件的申诉,可以由核准的法院直接处理,也可以交由原审法院审查,原审法院应当提出处理意见,逐级上报核准的法院审定。经审查处理的申诉,应当立案保存。法院受理申诉后,应当在3个月内作出决定,最迟不得超过6个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先决条件是判决确有错误。由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他们提出的申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为了保障申诉权利,统一理解和执行"确有错误"的标准,确保合法的申诉能够引起重新审判,《刑事诉讼法》第204条明确规定了申诉的理由。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申诉材料,对于符合以下法定申诉理由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法院经过审查,如果认为申诉不符合以上规定,应当说服申诉人撤回申诉;对于仍然坚持申诉的,应当书面通知驳回。申诉人对驳回申诉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诉。上一级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诉不符合规定,应当驳回。经两级法院处理后仍然提出申诉,如果没有新的充分理由,法院可以不再受理。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提审犯人及后续程序问题。在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期间涉及证据材料的提供、非法证据审查及补充侦查等环节。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多两次。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非军人对军人、非军人对文职干部、军人和军人之间的离婚诉讼以及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的管辖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人的情况还需考虑其团级以上单位驻地法院管辖。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
再审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重新进行审理的程序,目的是纠正错误的判决或裁定。再审与重审有以下区别:再审是针对已经生效的案件,重审是针对尚未生效的案件;再审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或本院院长提出,重审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