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不满,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重新审查的一种诉讼请求。申诉在司法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审判监督程序的主要材料来源,也是司法机关发现错误裁判的重要途径。
申诉与上诉有一些明显的区别。首先,上诉必须经过二审程序,而申诉只是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一种材料来源,需要司法机关对申诉材料进行审查,确认判决确有错误并符合重新审判条件后才能开始审判监督程序。其次,上诉的提起会阻止一审判决的生效,而申诉不会停止判决的执行。最后,上诉有法定期限限制,而申诉则没有期限限制。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如何受理和审查申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一般由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法院受理和审查申诉。如果直接向上级法院申诉,而没有经过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法院审查处理,上级法院可以交由该法院审查,并告知申诉人。如果案情复杂或者经过审查后仍然坚持申诉,上级法院可以直接受理和审查,下级法院也可以请求移送上级法院审查。对于不服本院维持一审法院裁判的申诉,二审法院可以交由一审法院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二审法院审定。对核准死刑案件的申诉,可以由核准的法院直接处理,也可以交由原审法院审查,原审法院应当提出处理意见,逐级上报核准的法院审定。经审查处理的申诉,应当立案保存。法院受理申诉后,应当在3个月内作出决定,最迟不得超过6个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先决条件是判决确有错误。由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他们提出的申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为了保障申诉权利,统一理解和执行"确有错误"的标准,确保合法的申诉能够引起重新审判,《刑事诉讼法》第204条明确规定了申诉的理由。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申诉材料,对于符合以下法定申诉理由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法院经过审查,如果认为申诉不符合以上规定,应当说服申诉人撤回申诉;对于仍然坚持申诉的,应当书面通知驳回。申诉人对驳回申诉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诉。上一级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诉不符合规定,应当驳回。经两级法院处理后仍然提出申诉,如果没有新的充分理由,法院可以不再受理。
不同时机下原告申请撤诉而被告不同意的处理方式。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法院一般会准许撤诉;而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法院宣判之前,如果被告不同意,法院有权不予准许撤诉。具体是否准许需根据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依据进行裁定。
第一审案件的审理公开性问题,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和情况,以及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因素,法院会决定采用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的方式。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审理公开性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特殊情况处理。
国家赔偿法第三章第三节关于刑事赔偿程序的内容。其中规定了被害人或其合法代表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为第一步,若不满赔偿决定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诉,并最后通过追偿程序保障权益。但当前规定在第二十三条存在缺陷,未明确人民法院赔
再审申请的适用范围和程序。再审适用于人数众多或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如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当事人需向原审法院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再审申请程序包括当事人提交材料、法院审查、裁定再审或驳回申请等步骤。法律明确了再审的时效、主体和适用范围,已生效的解除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