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刑事界定中,无论是杀人、放火、抢劫、强奸、贪污还是受贿,只要符合法律条件,都属于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的管辖权地的确定主要根据嫌疑人行为结果造成的后期影响进行判定。以下是关于刑事案件管辖权地确定的相关内容。
1. 原则上,刑事案件应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被告人居住地包括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和居所地。
2. 如果存在两个以上同级人民法院争议管辖权的情况,应在审限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由争议的人民法院逐级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如果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不宜行使管辖权,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上一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与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辖。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指定给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管辖。
3. 对于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及又犯新罪的情况,原审人民法院管辖发现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犯罪没有受到审判的案件。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可以由相应的人民法院管辖。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由服刑地人民法院管辖。正在服刑的罪犯在逃脱期间的犯罪,如果是在犯罪地捕获并发现的,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是被缉捕押解回监狱后发现的,由罪犯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 在中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国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在中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在国际列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的管辖,按照中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有关管辖协定执行。如果没有协定,由犯罪发生后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中国公民在驻外的中国使领馆内的犯罪,由该公民主管单位所在地或者其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5. 对于刑事自诉案件中,自诉人、被告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在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者单位的情况,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对于港、澳、台同胞告诉的案件,应当出示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件。
6. 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犯罪,由该公民离境前的居住地或者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依照法律规定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刑事案件:
1. 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 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的第一审。
刑事立案管辖遵循以下原则:
1. 有利于准确及时查明案件事实,保证案件质量,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2. 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和司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便于诉讼参与人参与诉讼活动;
4. 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留有余地,做到原则性灵活性相结合。
以上是关于刑事案件管辖权地确定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需了解更多法律知识,请咨询手心律师网。
中国刑事案件的特殊管辖及其适用范围。中国依据国际条约对国际罪行进行管辖,并在特定地点设立管辖法院。对于发生在船舶、航空器、国际列车以及驻外使领馆内的犯罪案件,依据不同情况由相应地点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对于中国公民及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的犯罪,也有相应管
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律适用原则,刑事诉讼法未赋予当事人对刑事自诉案件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法院亦不必对此作出处理。本案中,原审法院受理被告人李某对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法院移送管辖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异议成立的,会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对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应当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需要将案件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应当在报请院长
虽然《公约》没有对位于他国内水的外籍船舶上的刑事案件管辖权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是我们仍旧可以从国际法原则、国际习惯和双边、多边条约寻找到主权国对位于本国内水的外籍船舶行使刑事案件管辖权的依据。故船舶一旦进人别国内水或港口,即受沿海国、港口国的法律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