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筑拆除程序包括调查询问、现场勘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以及由区规建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具体程序如下:
1. 调查询问、现场勘验:违章建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和现场勘验。他们会收集笔录、照片、测绘数据、相关审批材料以及其他违法占地证据等,以确认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2.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一旦违章建筑确认存在,违章建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公告通知当事人限期自行拆除。
3. 行政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如果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建设,并限期改正。如果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要求改正并处罚款,罚款金额为建设工程造价的5%至10%。如果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则要求限期拆除。如果无法拆除,可以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并处罚款,罚款金额为建设工程造价的10%以下。
违章建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会将违章建筑相关事由报区建设局,经审核符合行政处罚条件后,区建设局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对于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责令限期拆除的决定由建设单位或个人立即停止施工并自行拆除。如果继续施工,有权制止并作出处罚决定。如果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期满不起诉且不自行拆除,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违章建筑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4月的国务院文件中。从1984年1月颁布并施行的《城市规划条例》起,该词开始在国务院的多部行政法规上出现。
在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中,对于违章建筑并没有明确的界定。然而,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从土地、房屋、规划、建设、市政、环保、防洪、消防、公路、铁路、航空、港口、防震减灾、文物、园林、水等不同角度对违章建筑作出了不同的界定规则。这些规则杂乱而无序,常常混淆了一般违章与严重违法之间的法律边界,成为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并损害行政相对人利益的基础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五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对于物权的否定,也应当依法进行。因此,目前对于违章建筑的界定仍然是法律保留事项。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拆除违章建筑的程序包括调查询问、现场勘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以及由区规建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上是关于违章建筑拆除程序的法律规定及认定的内容。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
海口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的若干意见,重点保护被拆迁户的利益。特困户低保户在安置上享受优惠待遇。拆迁补偿可采用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方式。意见提高了临时安置费用,并详细规定了各项补助标准。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方法。违法建筑指未经批准擅自建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占用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用地等建筑。处理方面,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土地并拆除建筑物等;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规划许可证建设的,由城乡规划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