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违章建筑拆除程序怎么走

违章建筑拆除程序怎么走

时间:2024-11-28 浏览:5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1996

违章建筑拆除程序的法律规定及认定

一、违章建筑拆除程序

违章建筑拆除程序包括调查询问、现场勘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以及由区规建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具体程序如下:

1. 调查询问、现场勘验:违章建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和现场勘验。他们会收集笔录、照片、测绘数据、相关审批材料以及其他违法占地证据等,以确认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2.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一旦违章建筑确认存在,违章建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公告通知当事人限期自行拆除。

3. 行政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如果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建设,并限期改正。如果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要求改正并处罚款,罚款金额为建设工程造价的5%至10%。如果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则要求限期拆除。如果无法拆除,可以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并处罚款,罚款金额为建设工程造价的10%以下。

违章建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会将违章建筑相关事由报区建设局,经审核符合行政处罚条件后,区建设局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章建筑拆除的相关法规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对于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责令限期拆除的决定由建设单位或个人立即停止施工并自行拆除。如果继续施工,有权制止并作出处罚决定。如果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期满不起诉且不自行拆除,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三、违章建筑的认定

违章建筑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4月的国务院文件中。从1984年1月颁布并施行的《城市规划条例》起,该词开始在国务院的多部行政法规上出现。

在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中,对于违章建筑并没有明确的界定。然而,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从土地、房屋、规划、建设、市政、环保、防洪、消防、公路、铁路、航空、港口、防震减灾、文物、园林、水等不同角度对违章建筑作出了不同的界定规则。这些规则杂乱而无序,常常混淆了一般违章与严重违法之间的法律边界,成为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并损害行政相对人利益的基础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五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对于物权的否定,也应当依法进行。因此,目前对于违章建筑的界定仍然是法律保留事项。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拆除违章建筑的程序包括调查询问、现场勘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以及由区规建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上是关于违章建筑拆除程序的法律规定及认定的内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 动迁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 我国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

  • 拆迁时城管是否有权力强制拆除房屋

    拆迁时城管关于房屋拆除的权力范围,强调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城管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违法建筑和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中才能参与拆除工作。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政府强制征地的合理性,指出虽然国家可以强制征地,但必须遵循法律程序,并保障农民的知情权。

  • 醉酒撞人事故是否能得到交强险赔偿?
  • 无证建筑的赔偿标准
  • 农村房屋强拆的法律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