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清因患病而主动辞职后,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赔偿,但遭到拒绝,于是将公司告上法庭。一审法院和市中院依据相关规定驳回了她的诉讼请求。
根据调查,李敏清于1993年9月加入被告公司,先后担任生产部机修工、控制员和副主任等职位。2003年9月2日,李敏清提出辞职,公司支付她工资直至2003年10月2日,双方于同日解除了劳动关系。李敏清于2003年12月26日领取了人民币16074.73元的结算金,她的员工等级为4级。
2004年1月13日,李敏清主动向公司提出辞职后,以公司未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病假工资等为由,向深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然而,仲裁委员会以李敏清的申诉已超过时效为由,决定不予受理。
李敏清对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不服,于2004年3月1日向南山区法院提起诉讼。南山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解除劳动关系是由李敏清主动提出辞职所致。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的相关规定,当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因此,法院不支持李敏清的诉讼请求。
李敏清不服一审判决,向市中院提起上诉。市中院审理后认为,李敏清与原公司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并且她是在被告公司实施《关于员工辞职补助金、退休金及离职经济补偿金的规定》通告之前离职的。因此,李敏清要求按照2002年6月27日被告公司制定的新标准支付离职经济补偿金的理由是不足的。因此,市中院不支持李敏清的诉讼请求。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如何申请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公民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中心将在5日内审核决定是否给予援助。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司法救助体系,旨在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等。受援人需遵守法律规定,如因案
员工因个人原因辞职是否能获得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在员工以个人原因提出辞职时,如能提供证据证明辞职理由,通常不会获得经济补偿金。员工因公司违法行为被迫辞职时,无需提前通知公司,并可获得经济补偿金。然而,员工先因个人原因辞职后,一般不会以“被迫辞职”为由要
口头解雇后的法律维权途径,包括申请劳动仲裁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被口头解雇的劳动者可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等,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劳动争议中需提供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根据不同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劳动者可依法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