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因此被称为乡产权房。在拆迁过程中,小产权房能否获得拆迁安置补偿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1. 小产权房属于已履行审批手续的房屋,但集体经济组织在安置本集体成员过程中擅自扩大了销售范围。根据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不得购买在集体组织所有的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因此买卖合同被视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应首先确定所涉房屋的所有权归属,即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宅基地使用权人所有。在拆迁时,可以获得补偿,但拆迁安置补偿的利益只能由所有权人即集体经济组织或其成员享有。
2. 小产权房属于违法建筑,对于这种情况,不予补偿。
由于小产权房没有合法的不动产登记证书,若涉及拆迁安置,建议积极与拆迁人协调处理。
1. 根据《土地法》规定,小产权房向本集体以外的人员出售属于不合法行为。因此,只有出售给本集体成员并经相关组织认可批准的合同才有效,拆迁时会给予补偿。
2. 如果小产权房卖给了非本集体成员,但购买者取得了集体组织相关单位批准,这种合同也属于有效合同,拆迁时也会给予补偿。然而,“取得本组织批准”非常困难。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该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于拆迁租赁房屋,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综上所述,小产权房拆迁赔偿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是按照规定购买并办理手续,可以获得补偿;如果属于违法建筑,则不会有补偿。以上是关于小产权房拆迁赔偿的法律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城中村改造拆迁与国有土地及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拆迁的区别,重点介绍了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的项目,包括宅基地置换、临时安置费、搬迁费、地上房屋补偿款及装修款等。由于各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补偿项目存在差异,引发了民愤。因此,建议综合制定合理补偿方案,缩小各村之
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房屋拆迁补偿费和安置费的计算标准,以及宅基地上房屋拆迁的补偿方式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的拆迁安置情况。其中,补偿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政策确定,包括房屋重置费、周转补偿费、奖励性补偿费等。
农村征地拆迁中宅基地补偿标准的差异。补偿标准因地区、房屋结构和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同时,提供了现金补偿和异地安置两种补偿方式,并说明了额外补贴和奖励的情况。
农村宅基地拆迁补偿的法律规定。修正草案明确了补偿内容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助与社会保障费用、住宅补偿等。同时,对于城市规划区内外的农民有不同补偿方式。另外,农村宅基地二次动迁也可享受补偿,补偿标准依据各地方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