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在公诉阶段,对侦查机关确定的犯罪事实和证据进行全面审查核实,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项具有诉讼意义的活动。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人民检察院需要查明犯罪事实、情节,并确定证据的确实性和充分性。这是正确确定罪名和量刑的前提和基础。在查明犯罪事实和取得确实、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应当对犯罪的性质和罪名进行鉴别。审查犯罪性质与具体罪名应同时进行,因为犯罪的性质与罪名密不可分。只认定犯罪性质而不认定具体罪名,将导致难以确定罪名的准确性。因此,在审查起诉过程中,要同时审查犯罪性质和具体罪名。
在审查起诉时,人民检察院需要客观、全面地追究犯罪责任。因此,要注意审查有无遗漏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要查清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必须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罪行,对共同犯罪案件要查明所有实施犯罪的人。例如,在审查盗窃、诈骗、走私案件时,要追查销赃犯和包庇、窝藏犯,对于已构成窝赃、销赃罪的,也应一并提起公诉。在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要审查有无教唆犯;审查个人犯罪案件时要注意发现团伙犯罪活动;审查团伙犯罪时更应注意审查有无漏诉其他犯罪成员。在共同犯罪案件中,还应审查共同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活动中责任的认定是否恰当。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之一。因此,在审查起诉时,人民检察院必须查明犯罪嫌疑人有无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人民检察院要对此进行审查。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全面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审查起诉时,人民检察院需要审查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是否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并查明被害人是否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已提起的要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没有提起的应主动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此外,还要查明国家、集体财产是否因犯罪而遭受损失,如果造成了损失,人民检察院可以在提起公诉时一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审查起诉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对侦查工作进行法律监督。因此,要注意审查侦查人员的侦查活动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法律手续是否完备。特别要查明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证人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刑讯逼供和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况。一旦发现侦查活动中有违法行为,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是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的要求,通过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审查起诉,可以保证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和合法权益的保护。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审查起诉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中国与国际组织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依据,以及提起公诉的法律定义和职权。中国依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与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同时明确了提起公诉是人民检察院的专门权力,包括审查案件、决定起诉等职责。审查过程中需查明犯罪事实、证据等,并作出起诉决定后向法庭提起
刑事案件在公诉科中如何变更强制措施以及提起公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诉科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案件的无罪辩护程序,包括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在侦查阶段,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进行咨询和代理申诉。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给人民检察院,后者在审查起诉阶段会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听取各方意见。辩护律师可查阅相关材料。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