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赔偿范围
根据《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1条至第4条,以及《婚姻法》第46条来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有:
1、一般人格权。包括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其他人格利益。
2、具体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
3、隐私利益。
4、死者人格利益。
5、特定身份权。包括荣誉权;亲权、亲属权;配偶权。
6、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其适用要件是:对象承载重大感情寄托且具有人格象征意义;因侵权而致永久性毁损、灭失,具有不可逆转型;权利人只能以侵权为诉讼时才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不予受理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1、受害人为法人、其他组织的。
2、在侵权之诉中未提出,侵权诉讼终结后基于同一事实另行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
3、诉由为违约之诉的。
4、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起诉主体
1、限于作为受害人的自然人。
2、自然人因侵权致死或自然人死亡后受侵害的,原告为死者配偶、父母、子女。
3、上述第2种情形下,死者无配偶、父母、子女的,原告为其近亲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4、精神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转让或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于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关联性证明问题。被侵权人需提供证据证明环境污染与造成的人身损害存在关联性。侵权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的法律后果,形式多样。最新法规明确了环境侵权案件中关联性证明的举证责任,要求行为人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等情形才可免除责任
产品质量的责任承担问题,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无过错责任、《产品质量法》与委托加工产品的区别,以及委托加工产品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承担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可选择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委托加工产品在法律上属于合同法领域,其质量责任主要涉
孕期离婚财产分配的法律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离婚时应按协商、男女平等、法院判决、补偿和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分割。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请求损害赔偿。
我国法律关于致人轻伤后积极赔偿免除起诉的规定,以及被打致受伤后的法律途径和索赔范围。当行为人致他人轻伤后主动赔偿并得到谅解,可避免被判定为犯罪。同时,受害人有权索赔,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项费用。提起索赔时,受害人需了解自身权利和诉讼途径,包括刑事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