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故意瞒报,可以到哪里维权
时间:2024-11-28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实践中,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遇到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我们一定不能瞒报,我们一样去告知,如果我们遇到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故意瞒报,我们是可以维权的。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故意瞒报,可以到哪里维权。
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故意瞒报的维权途径
案情
2014年6月18日,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申请人某建筑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根据调查,2013年10月27日上午九点半左右,该公司承建的一项目施工工地10号楼发生一起高空坠落事故,造成1人重伤。然而,该公司故意瞒报了这起安全生产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河南省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的规定,某建筑公司被处以一百万元罚款。该公司不服并提出复议申请,声称该事故不属于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伤应由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并否认瞒报行为。该公司请求撤销处罚决定。经审理,复议机关认为,该建筑公司承建的项目施工工地发生了1人高空坠落事故,根据相关标准,伤者的伤情属于重伤,并且该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向有关部门上报该起事故,属于瞒报行为。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对于有瞒报行为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处以一百万元罚款。因此,对该建筑公司的处罚是合理的。
评析
本案涉及以下三个问题: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认定、安全生产事故瞒报问题和安全生产事故中重伤的鉴定问题。第一,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认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造成10人以下(不包括10人)重伤的属于一般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和《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是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具体是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在本案中,伤者自2013年10月27日住院治疗至2014年6月30日出院已超过105日,因此,该事故属于致1人重伤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第二,安全生产事故瞒报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在本案中,尽管被申请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对伤者进行了救助,但未按规定向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被申请人在事故发生后近四个月才了解到该事故情况,因此,被申请人的行为属于瞒报。第三,安全生产事故中重伤的鉴定问题。事故发生有时涉及生产作业环境的安全状态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有时必须通过鉴定才能确定。安全事故中的重伤与《人体损失程度鉴定标准》中的重伤不是同一概念。由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对安全事故中重伤的计算方法已有明确规定,即按损失工作日计算,因此对是否重伤无须进行鉴定。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使您对于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故意瞒报的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的情况较为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关于安全生产中人员必须持有相应资格方可上岗的问题,提出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研合作,加强风险评估和重点管理,编制安全措施并执行科学程序。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五定”原则,确保安全生产。
-
甲方(总包方):审查承包人主体资格
甲方在审查承包人主体资格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企业形式、建筑企业资质和是否存在挂靠情况。同时还阐述了乙方作为劳务承包方在施工中需要承担的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等。
-
农村建筑事故的责任主体认定和责任划分
农村建筑事故的责任主体认定和责任划分问题。建筑事故是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农村建筑事故处理困难,主要是因为建筑商多为个体户,缺乏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农村建筑事故的认定和管理目前缺乏具体法律规定,需要根据案件情况综合判断处理
-
施工安全总结报告
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工作的情况。成立了以山群副局长为组长的检查领导机构,并对在建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住宅工程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事故工作、应急管理等方面。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建筑材料乱堆乱放、安
-
照明电路敷设要符合规程
-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协议
-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