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进行财务决算时,对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相关资产进行减值准备的程序和原则。
负责项目管理的项目公司和相关资产部门在期末终了时,应对减值范围内的资产进行调查,并书面报告给财务部。
财务部根据调查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决定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对金融资产的减值判断和计提准备,财务部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对于单项计提减值500万元以上的事项,按照第6条程序执行。
对需要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财务部书面报告给管理层,并根据公司重大事项汇报制度进行审批。
管理层将批准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书面报告给董事会,并详细说明损失估计和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和数额。如果需要核销相关项目,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提供具体核销依据。
董事会根据管理层的报告作出专门决议。对于单次单项核销和提取减值准备金额500万元以上的事项,董事会应报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根据本制度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除了根据账龄计提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应报告董事会,并由董事会作出专门决议予以披露。
监事会应履行监督职责,对董事会的决议提出专门意见,并形成决议予以披露。
根据提取准备程序规定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事项,应报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并作出决议予以披露。
对各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后,按照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较低者提取或调整存货跌价准备。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根据估计售价减去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持有存货的数量超过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部分,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进行检查,判断是否有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发行方或债务人的财务困难、违约或逾期、债权人让步、债务人可能倒闭或进行重组、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交易、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下跌以及其他减值证据。
对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定减值损失。对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确认减值损失。
对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非金融资产,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面临各种风险,因此要研究并计量风险,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以减少和化解风险。本制度旨在提醒经营班子审慎经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资产损失风险,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本制度的实施和执行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检查公司的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各项相关资产,遵循本制度规定,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2、计划财务部依据该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确定各项
资产合计包括不良资产,而不良资产包括已经从企业账面核销资产以及企业未核销但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各类资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实物类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因市价持续下跌、技术陈旧、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设备、房屋建筑物以及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
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有一些“证据”类的文件作附件。③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等等。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企业结转存货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