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14年12月,原告到被告张某经营的物流货站,委托其将一箱图书发往辽宁省某出版社。被告未打开箱子查看,仅根据原告提供的收货人及发货人信息,填写了其所印制的通用格式运单合同,由原告签字确认并支付了35元运费。该合同其中一条规定:“ … … 运输需要保险,如不保险,发生货物丢失或损毁,按运价3倍赔偿。”被告未提醒原告注意该条款,原告亦未办理保险,后所托货物丢失。
原告起诉至法院后,提供了运输合同、 进货退货单据及由出版社发来的图书实物,经测量与发货所用箱子体积相符,证实所丢失的货物价值4158元。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原、被告双方形成运输合同关系,被告作为承运人负有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的义务。原告所托运的图书由被告发出后,收货人至今未收到,被告亦无法说明货物下落,应视为该箱图书已经丢失,被告应赔偿原告货物损失。
虽然被告在合同里有货物丢失后赔偿3倍运费的条款,但原告托运图书价值明显高于运费的3倍,可见该条款限制了被告的赔偿责任,且被告作为格式合同提供者,未履行提醒义务,该条款应视为无效。故法院作出判决,被告应赔偿原告图书损失4158元。
【法官提醒】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壮大,相关纠纷也逐年增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物流公司将所托货物丢失损毁。在此类纠纷中,托运人通常会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证明自己丢失货物的价值。法官提醒,对托运人来说,委托快运时应尽量详细写明货品的名称、种类等信息,如托运贵重物品,最好进行保价;而对承运人来说,为了证明自己尽到了提示义务,最好是在运单上进行改进,比如将重要条款用不同字号、字体或颜色突出显示,放在显著位置等。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三个方面。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各项费用;财产损失赔偿涉及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赔偿标准;精神损害赔偿则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量确定赔偿数额。同时,文章还
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经济能力等因素。同时,文章指出了我国现行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局限性,包括精神赔偿适用范围有限、不同法规赔偿标准不一等问题,特别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局限性。
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问题。如果合同中有约定的交货地点,则以该地点为合同履行地;若无约定,则根据交货方式确定履行地。对于需要运输的标的物,出卖人应交给第一承运人运交给买受人。如合同未明确履行地点,根据法律规定确定,涉及货币给付的在实际操作中也需注意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