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发生行政赔偿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主体。行政赔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为了促进行政机关增强自我约束机制,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赔偿具体化,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当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决定或不予答复提起赔偿诉讼时,实体争议就引入了诉讼程序。因此,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是指行政赔偿诉讼中被诉的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7条第1款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该行政机关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引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之间存在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确定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应首先适用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只有在国家赔偿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两者均未作规定的情形,司法解释规定了以下规则:
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对于被告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规则上的差异。前者规定,经过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那么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那么复议机关为被告;后者规定,经行政复议机关复议的案件中,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如果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了损害,那么复议机关对加重部分应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拆违行政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在赔偿申请方面,需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或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对于这类案件,建议先确认拆迁行为违法再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违法拆迁应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追责问题,包括追责权的法律依据、行政赔偿的范围、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等。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或财产权时,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在赔偿后有权向责任人追究责任,责任人应依法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并可
行政赔偿的司法程序是法院根据赔偿请求人的要求,根据国家赔偿法和相关法律对赔偿争议进行裁决的程序。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职责
在行政赔偿案件中,确定被告的规定在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中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则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