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1日15时47分,姜某某驾驶无号牌摩托车在苏249线64KM+80M处由西向东驶入道路时,与由北向南朱某某驾驶的苏NSM887号二轮摩托车相撞,致朱某某及无号牌二轮摩托车乘车人韩宜某受伤,韩宜某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两驾驶员均无驾驶证。交巡警支队认定该事故中姜某某承担主要责任,朱某某承担次要责任,韩某某无责。
2007年11月5日,韩某某的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朱某某和保险公司赔偿原告各种损失合计94694.30元。经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的各项损失合计146981元。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赔偿原告58000元,余款由被告朱某某承担30%的赔偿责任。
该案的争议焦点包括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以及朱某某应承担多少赔偿责任。
关于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争议,笔者认同法院的观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无论交通事故当事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程度如何,保险公司都应首先在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此外,《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了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虽然该条仅规定了保险公司对受害人财产损失的免责和抢救费用的垫付,但并未规定对人身伤亡损失的免责或追偿。因此,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朱某某应承担多少赔偿责任的争议,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两个以上的行为人没有共同故意或过失,但通过各自实施的行为间接结合导致同一损害后果时,应根据过失大小或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法院根据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大小,判决朱某某承担30%的赔偿责任,符合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分配原则,依据相关法规,赔偿责任按主次责任划分比例承担。共同侵权者需承担连带责任,对于间接结合导致同一损害后果的,按过失大小或原因力比例承担责任。赔偿内容包括医疗治疗支出、误工减少的赔偿、伤残导致的赔偿以及死亡的赔偿。
保险业的保单分类,介绍了S.G.保单、ITC保单、ICC保单、大保单、小保单以及预约保单等六种保单类型。其中,S.G.保单因与实际航运不符已废止;大保单是最正式的保险单据形式,国际贸易中使用广泛;小保单是简化的保险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预约保单则用于
失地保险的一次性缴费标准。对于已征地农民和新征地农民,根据不同年龄和情况,详细列出了养老保险金缴费档次和金额,并说明了缴纳条件及不在保障范围内的情况。此外,适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可选择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其缴费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可接续。
车祸导致的死亡赔偿金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死亡赔偿金是向死者家属支付的一定金额赔偿,用于弥补其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基于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并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