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损害赔偿并未明确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然而,根据解释的观点,可以认为离婚所造成的损害应当包括精神损害。由于婚姻的目的是终身的伴侣关系,而由于对方的违法行为,如重婚、婚外同居、虐待、遗弃等,导致离婚,当事人必然会在精神上经受巨大的痛苦。基于这一观点,《(婚姻法)解释》(一)第28条规定了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对于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自然人如果因为以下人格权利的非法侵害而遭受精神损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这些人格权利包括:
如果侵害他人的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对于因侵权而导致精神损害,但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判决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对于因侵权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人民法院除了判决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外,还可以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判决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将根据以下因素进行确定:
对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方面,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明确规定了具体数额,应当适用这些规定。
如果受害人在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中存在过错,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被害人向义务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申请时无需支付费用,但如选择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需支付诉讼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行政赔偿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国家赔偿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残疾及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三种情况。赔偿金额分为不同等级,确定金额时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目前实际操作中尚无明确标准,由法官依据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问题。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赔偿数额需结合具体情况和当地经济水平进行分析。诉讼程序中,无过错方可在离婚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责任形式包括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无过错配偶可请求给付抚
离婚后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民法典》取代《婚姻法》后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新的法律,如果离婚时未明确表示放弃赔偿请求并且在一年内提出,则可以提起诉讼。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对方的暴力行为导致离婚并存在重大过错。同时,《民法典》规定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