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的是GB50202-2002标准,而自2012年8月1日起,执行的是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需要注意的是,验收规范的更新速度较慢。通过查看混凝土规范和混凝土验收规范,可以得知这一点。
根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1.5的规定,对于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顶压地基等,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方面,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根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1.6的规定,对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小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根据规范5.1.3的规定,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3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根据表5.1.3的规定,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如下:
对于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根据表5.1.4的规定进行检查。
根据规范7.1.3的规定,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对于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的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7.1.7的规定执行。
根据表7.1.7的规定,基坑变形的监控值如下:
根据规范4.0.1的规定,水泥在使用前应进行复验,检验批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根据规范4.0.8的规定,对于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的情况,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机塑化剂应具有砌体强度的型式检验报告。
根据规范5.2.1的规定,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抽检数量方面,每一生产厂家的砖到现场后,按烧结砖15万块、多孔砖5万块、灰砂砖及粉煤灰砖10万块各为一验收批,抽检数量为1组。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执行相关规定。
根据规范5.2.3的规定,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于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抽检数量方面,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根据规范6.1.2的规定,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天。对于承重墙体,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规范7.1.9的规定,挡土墙的泄水孔设置应均匀,并在每米高度上间隔2米左右设置一个泄水孔。泄水孔与土体间应铺设长宽各为300mm、厚200mm的卵石或碎石作疏水层。
根据规范7.2.1的规定,石材及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抽检数量方面,同一产地的石材至少应抽检一组。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执行相关规定。
根据规范8.2.1的规定,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构造柱、芯柱、组合砌体构件、配筋砌体剪力墙构件的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等级,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抽检数量方面,各类构件每一检验批砌体至少应做一组试块。
根据规范10.0.4的规定,冬期施工所用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预制构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结构性能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任何未通过结构性能检验的预制构件都不得用于混凝土结构。
如果您的情况较为复杂,本网站还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异地施工欠材料款的起诉程序,涉及选择管辖地和法院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当事人需遵守一系列法律条款,如提供施工现场相关资料、遵守环保和安全规定等。在特定情形下,还需办理申请批准手续。
建筑工程发包和承包的行为规范,阐述了建筑工程发包和承包的定义及其涵义,明确了建筑工程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必须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包括工程质量、数量、工期、造价等要求。若一方违约则需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工程纠纷中暂停借款利息资本化的情况,分为正常中断和非正常中断。正常中断是由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程序或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非正常中断则是因企业管理决策、不可预见原因等造成。在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过程中
挂靠行为的定义和在建筑业中的实践,明确了挂靠行为即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从事施工的行为。挂靠行为被《建筑法》明确禁止,各地法院在审理相关纠纷时普遍认为挂靠协议无效。在认定挂靠行为时,审判实践结合多种情形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