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破产职工补偿标准及相关法律解析
时间:2024-01-30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国企破产职工补偿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
一、国企破产职工补偿标准
根据公司倒闭情况,公司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赔偿金。对于员工的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对于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员工,按一年计算;对于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员工,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破产重整的过程
- 公司出现《破产法》第二条规定的重整事由。
- 债权人和债务人直接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启动重整程序。在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法院受理申请后宣告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自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重整。(破产法7、70条)
- 法院对《重整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裁定债务人重整,并予以公告。(破产法71条)
- 法院指定管理人。
- 法院通知已知的债权人并公告通知未知的债权人。法院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并确定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 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管理人收到债权申报材料后应当登记造册并对申报的债权进行审查,编制债权表并提交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核查。
- 债权申报期满之日起15日内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三、与国企破产职工补偿标准有关的法律规定
根据《破产法》相关规定:
- 根据《破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管理人有权追回因破产行为而取得的债务人财产。
- 根据《破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应要求债务人的出资人缴纳认缴的出资,不受出资期限限制。
- 根据《破产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管理人应追回债务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权获取的非正常收入和侵占的企业财产。
- 根据《破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管理人可以通过清偿债务或提供替代担保的方式,取回质物和留置物。
- 根据《破产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占有的非债务人财产,权利人可以通过管理人取回。
- 根据《破产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如果在出卖人将买卖标的物发运给债务人之前,债务人尚未收到且未付清全部价款,出卖人可以取回在运途中的标的物。但是,管理人可以支付全部价款,并要求出卖人交付标的物。
以上是国企破产职工补偿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概述。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裁员补偿金的支付方式
企业裁员补偿金的支付方式。根据劳动法规定,补偿金通常一次性发放,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月工资高的劳动者也有相应的支付标准。合法裁员需遵循一定程序,包括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等,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裁员时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否
-
什么是债权人会议
债权人会议的定义、组成、召开方式和职权,并详细介绍了债权人如何申报破产债权。债权人会议由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旨在保障债权人共同利益,实现其破产程序参与权。申报破产债权需遵循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并向指定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
公司裁员赔偿标准内容有哪些
公司裁员赔偿标准的内容。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裁员时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在公司工作的年限确定。详细列举了各种情形下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包括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等。对于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情况
-
债权申报后房子的归属问题
债权申报后房子的归属问题。法律规定,房产仍属于债务人,但债权人可申报债权并清算开发商资产。不属于破产债权的范围包括罚款、滞纳金、债务利息等。对于不属于破产债权的权利,法院或清算组应进行登记。
-
工厂裁员未支付经济补偿应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
医护员工被裁员后的维权途径
-
税款滞纳金在破产债权中的申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