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是根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法规,对工程概况、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超支、隐匿资金、截留基建收入和投资包干结余、以及以投资包干结余名义私分基建投资等违纪行为。工程审计以基建项目为对象,由会计师和审计师等专业人员进行。
看图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中最基本、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审计人员通过仔细研究施工图纸,全面准确地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审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建筑识图知识,不仅要阅读建筑施工图,还要了解结构施工图和竣工图;不仅要查看水电平面图,还要研究水电系统图。只有在充分理解图纸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揭示实情。
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建筑现场,实地观察审计事项,调查了解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发现疑点,验证事实,核实实际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方法。
询问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负责人、当事人、知情人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员、预算员、知情者进行询问,以证实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方法。通过询问获得的审计线索可能引出有力的审计证据,揭示事实真相。询问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调查法是指审计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以查证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方法。例如,对水电主材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对基建工程量进行调查走访等。调查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开挖法是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一起前往建筑现场,对有疑点的隐蔽工程进行挖掘,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方法。开挖法直接、容易验证问题的真实性,但工作量较大,通常采用抽样定点的方式。
分析法是指审计人员运用各种系统方法,将基建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离和分类,然后综合分析,发现疑点,揭示问题的方法。分析法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查找可疑事项,为审计工作提供线索,进而发现各种错误和弊端;通过分析验证施工合同、施工图纸、隐蔽工程签证等资料所反映的基建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核实实际工程量与审定工程造价。
测量法是指审计人员深入建筑现场,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实地测量,确定工程量和材料数量,以验证基建工程决算工程量与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审计方法。
核对法是指在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中,用一种记录或资料与另一种记录或资料进行比对,通过相互验证和复核的手段,验证基建工程决算工程量与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人员应审查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合法,是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同时,应审查是否存在应实行招投标但未招投标的项目,以及为逃避招投标或钻招投标漏洞而直接确定施工、安装单位的情况。
审计人员应检查工程结算总额是否超过预算总额,以及预算变更和调整是否经过领导审批。此外,还要审查单项工程预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包括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规定的计算规则,是否准确;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规,选用是否恰当。
审计人员应检查签证单是否有业主驻工地代表、承建商、监理工程师的签字盖章。审计人员还要注意签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模仿笔迹、变相复印、他人代笔等情况。审计人员还应检查签证是否有双方单位的盖章,以及印章是否真实,复印件是否与原件一致。
在审核工程量时,应特别注意对工程量的签证。审计人员必须到现场逐项测量、计算,并逐笔核实工程量的准确性。特别是对装饰工程和附属工程的隐蔽部分应加以重点审核,因为这两部分往往没有规范的图纸,并且现场勘察较为困难。审计人员还应避免过度破坏性的审核。
在审计设备或材料时,应注意合同价格的合理性,以及材料的质量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审计人员还应结合审查合同设备清单和财务结算发票,检查业主直接采购设备时是否支付了运杂费和保管费。此外,还应审查合同是否包括安装费、调试费以及附件、配件等。
定额套用是根据定额子项工程的单位价值确定定额单价。审计人员在审查定额套用时,应比较实际套用的定额价格与规定的价格是否相符,重点审查主要材料、主要机械和人工等的价格,并核查是否存在高估或多套定额的问题。对于换算套用,除了完成直接套用的审查工作外,还应审查换算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换算,以及换算方法是否合理、正确。
取费是工程预结算时根据取费类别确定的计费标准。审计人员应熟悉施工合同、协议,了解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工程类别、承包方式、结算方式和工期状况。审计人员还应检查施工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了解建筑物结构、施工方法和机械选用情况。最后,应仔细研究费用定额和相关取费文件,明确各项费用的计取条件、适用范围和计算基数,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特别是对适用不同费用政策的同一工程,应按工程量划分分别计算相应费用,审查是否存在扩大取费基数的情况,以及是否乱用费用标准。
保全财产的拍卖程序及相关条件。法院根据规定对被执行人的保全财产进行拍卖,同时拍卖标的的房地产需符合一定条件,包括不得买卖转让的房地产、以出让或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以及集体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等。拍卖过程中,法院会委托拍卖机构并对其进行监
执行财产保全裁定案件的结案方式及相关法律规定。结案方式包括保全完毕、部分保全和无标的物可实施保全。同时,介绍了财产保全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和冻结等。此外,还涉及其他措施,如保存价款、扣押房屋车辆证照、保全抵押物留置物及第三人财产等。
执行异议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提出条件等。根据法律规定,执行异议分为针对执行行为违法和对执行标的有不同意见两种。提出异议的人需符合特定身份,且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向执行法院以书面形式提出。提出异议的内容应针对执行标的,若涉及人民法院执行员的工作方
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财产保全是在诉讼案件受理后、判决前,对当事人财产或争议标的物采取限制处分的措施。适用条件包括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主观或客观因素可能导致无法执行、案件未审结时可申请等。当事人需提出申请并担保,担保方式包括现金、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