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过程中,经过调解已签订赔偿协议,能否再追加赔偿呢?根据专家的解答,不同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下面将介绍签署了工伤调解协议后,还能继续索赔的情况。
最近,一些受害者在签署了调解协议并拿到赔偿款后,发现这些款项无法弥补他们的损失。因此,他们要求撤销调解协议或追加赔偿金。
根据法院的了解,其中一些案件中,劳动者受伤后急需治疗,为了及时获得赔偿款,不得不违背其真实意愿与用人单位签订补偿协议。还有一些案件中,劳动者考虑到诉讼耗时,选择先签署协议并拿到赔偿,事后又反悔。
关于调解协议是否可以撤销,法官表示,这类案件情况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同。有些案件可以被法官判决为可以撤销,但有些案件则被判定为“协议有效不能撤销”。那么,在哪些情况下,签署了调解协议后,还能继续索赔呢?
以一个泥水工小张的案例为例,他在工作时从二楼摔下,导致7级伤残。在急需医疗费的情况下,他匆忙签署了调解协议。然而,随着治疗的进行,他发现拿到的32000元连医疗费都不够,更别提伤残赔偿了。
小张起诉称,他摔伤后,建筑公司拒绝为其申请工伤,并让外包方的泥水班组长赵某与他签署了一份调解协议。这份协议被认为是一份“不平等条约”,约定小张的医疗费24000元由赵某承担,并一次性支付小张8000元补助。此外,协议还约定:“今后小张就此事发生的一切责任及费用一概由小张自负,与赵某无关。”
小张被迫签署协议后,被赵某及公司强制送往火车站,送回江西老家。后来,小张发现自己花费了大量医疗费,而赔偿的钱根本不够支付这些费用。此外,他还遭受了7级伤残,生活陷入困境。该协议剥夺了他应有的获得赔偿的权利。因此,小张不服,他在老家进行了后续治疗后,又回到厦门找公司理论。
这起案件经历了数年的诉讼,最终,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劳动仲裁的裁决。现在,小张已经获得了7万元的“额外赔偿”。
据了解,在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工伤补偿协议的显失公平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为了减少自身的责任,通常会要求劳动者签署一份工伤补偿协议,承诺支付一定金额的赔偿款,但要求劳动者放弃索赔的权利,并约定双方不得就之前的劳动关系主张任何权利。然而,当劳动者在签署协议后得知自己的赔偿金额少于应得数额时,他们会以胁迫或“显失公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都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书证则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利用图像和声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证人证言则是证人对案件事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律师服务收费的收费标准,包括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种形式。政府指导价适用于代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国家赔偿案件等,市场调节价则是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律师服务收费可以采取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计时收费等方式。对于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