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是重庆人,2006年来佛山工作,同年9月8日与佛山某机电公司签定了劳动合同。出于个人考虑,2007年8月4日,何易向佛山某饮食公司求职,兼职从事该公司的电器维修工作。2007年8月5日晚,何易在该饮食公司维修监视器网络线路时,不慎从高处坠地,造成腰椎骨折,经鉴定为九级伤残。
2007年12月,何易向供职公司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确认其与该饮食公司存在劳动关系。2008年1月15日,仲裁委作出仲裁裁决书,确认何易在兼职从事电器维修工作中受伤的事实,但认为我国现行劳动法规及政策均不认可双重劳动关系,故裁定何易与佛山某饮食公司之间不是劳动关系,驳回何易的仲裁请求。
2008年1月21日,何易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佛山某饮食公司支付伤残补偿金等。一、二审法院均认为:何易未能提供证据证实其与佛山某饮食公司之间成立劳动合同关系,并认为双方当事人之间成立承揽合同关系,驳回了何某的诉讼请求。
长达三年的诉求,何易仍不放弃,最后他选择了向佛山市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市检察院查阅申诉材料后,认为何易在举证证明其与该饮食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方面有一定难度,但同时也感觉到何易的申诉有一定道理。
据了解,2004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规定“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伤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这说明劳动者可以与多个用人单位同时成立劳动关系,且应当受到保护。
本案中,“2007年8月4日,何易向该饮食公司求职,兼职从事该公司的电器维修工作。”这就确认了本案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兼职关系,且饮食公司给何易开据的制服押金单上清楚注明“今收到何易工程员制服押金200元”,据此可认定何易为该公司的员工。
承办检察官认为,何易是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损害的,作为用人单位的佛山某饮食公司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故向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并得到省高检支持,最后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省法院再审开庭后,该饮食公司同意向何易一次性赔偿5万元。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处理意见。对于此问题,有三种处理意见:直接驳回起诉、直接认定工伤和参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处理。然而,这些处理方式均存在缺陷,如直接驳回起诉可能限制工伤职工的权益,直接认定工伤则存在法律授权和权力冲突问题,而参照雇员人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相关内容,包括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一年时效期间以及中断和终止的相关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的特殊规定和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也有详细说明。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