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制定上述4个配套文件的目的是增强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关于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的操作性。
据悉,这4个文件着重明确了适用范围,并系统规定了调查取证、审批、决定、执行、解除、两法衔接以及检查监督等执行程序。
例如,一些高速公路建成几年后仍未进行环保验收,过去环保部门只能对其一次性处以最多10万元罚款。但根据新规定,连续处罚每日的罚款数额为环境违法行为的原处罚数额,也就是说,每天都可以罚10万元。
为解决执法人员的问题,在规范权力运行的同时,有效降低执法风险,《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细化了环保部门如何使用查封等行政强制措施的标准。
《环境保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暂行办法》对调查取证、审批、决定、送达、实施、解除、后督察等程序进行了规范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对信息公开主体和范围、公开方式、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强制公开、法律责任、奖励等做出了明确要求。
《环境保护法》与侵权责任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环境污染物排放单位需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污染物的危害,并接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排放单位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同时,《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限期治理的责任和行政责任,包括罚款、责
凯里学院附中教学楼墙体垮塌事故的相关情况。事故导致2名学生死亡,3人受伤,原因是教学楼楼顶电箱线路老化引发爆炸。学校曾申报重建,但未获批复。事故发生在持续阴雨天气中,居民认为天气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教学楼的老旧程度和安全隐患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当环保部门与污染人达成协议后,可申请法院确认。法院会公告协议内容,并审查其有效性和基本事实。一方不履行协议,对方可申请强制执行;省级、市地级政府可依法组织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适用范围包括突发环境事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未跨地区的侵权案件,由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跨地区的案件,则由共同上一级法院指定管辖。同时,文章还详细解释了污染者的责任、多个污染者的责任、污染者责任的确定、证据的提供以及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