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处理是基于自愿、合法和公正的原则进行调解。当患者或其家属对医疗事故提出投诉时,他们可以向县卫生局医政股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如果患方不认可或不同意医务科、护理部向患方传达的医院意见,他们可以上报省医调委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并且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有过错,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医疗机构应耐心解释、说明,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就诊疗行为提出的疑问,医疗机构应及时核实、自查,并指定相关人员与患者或其近亲属沟通,如实说明情况。
医疗事故中患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当医院不解决医疗事故问题时,患者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行政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患方需要充分准备并灵活运用法律原则,积极应对医疗技术鉴定等关键环节,
医疗事故罪刑罚配置的缺陷及改进路径。现行配置存在单调和相对较轻的问题,破坏了刑法条文的内在和谐,且不符合国际上业务过失犯罪从重处罚的原则。应遵循过失犯罪刑事责任、业务过失犯罪特点和法条竞合原则来完善配置,体现犯罪危害程度、等级设置合理和刑事政策的原则
关于一级医疗事故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医疗费的计算方式和支付原则,误工费的计算依据,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的标准,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赔偿期限和计算方式,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交通费和住宿费的计算标准。涉及的费用计算均有详细的说明和依据
医疗事故调解的方式与程序。包括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调解,签订书面调解协议书;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调解,遵循自愿和合法原则,如调解不成则不再调解;以及协商不成时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调解协议书应详细记录双方情况、医疗事故原因和赔偿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