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第71条规定,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因此业主对其所有的房屋进行使用和处分时也不能为所欲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建筑物的不可分性以及建筑物管理区域内的公共利益一致性,决定了业主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业主将住宅改作商业用房开办公司,必然会带来大量外来人员的进入,干扰居民正常的生活。同时也会对物业管理区域的管理、安全防范等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物权法》第77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同意,否则有利害关系的业主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业主以多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其行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受到影响的业主可以先向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投诉,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予以制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物业服务企业的报告后也应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予以制止或依法处理。业主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也可以根据《物权法》的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邻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主要依据《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规定进行解读。阐述了相邻关系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如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以及相关的举证责任和常见的相邻关系类型。在解决相邻关系问题时,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
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的法律规定,详细阐述了承租人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腾退公租房,并明确了商铺属于商业用房不属于居住用房,继承人申请公租房不影响其继承父母的商铺。同时,还规定了搬迁期的安排和租金缴纳方式。
相邻权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其特征和相邻权与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涉及相邻不动产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效力的基础在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符合法律的规定。相邻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如主体是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客体是提供的便利等。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团结互助
相邻权和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并非独立物权类型,是不动产所有权或用益物权的扩展,不需单独公示,具有法定性和对抗性。而地役权是独立的用益物权,需独立公示和当事人协议,可约定有偿或无偿及存续期间。两者在对不动产物权的限制程度方面也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