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导致工程款纠纷的直接原因,而工程转包或不规范分包使农民工工资问题更加复杂。在立法层面,目前的建设工程法律框架中没有涉及农民工工资问题。然而,司法解释第29条对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了特别的保护性规定,强调了农民工的权益。此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司法解释第7条也确认了劳务合同的合法性。
在工程款纠纷中,承发包双方当事人往往在中标前后签订了多份合同,计价方式各不相同,实际履行的却是未经中标备案的黑合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司法解释第23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再行订立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其他合同,应以中标并经备案的合同作为结算工程款的依据。
在审理拖欠工程款案件中,另一个具体问题是如何计算被拖欠的工程款的利息。根据司法解释第21条,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拖欠工程款的利息,发包人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向承包人支付利息。利息的起算时间根据不同情况确定。
在催讨工程款案件中,常常出现发包人以工期逾期为由提出反诉,要求承包人支付逾期赔偿。而承包人则以发包人逾期付款工期可以顺延为由进行反诉抗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司法解释第17条明确规定,如果发包人违反合同法的规定,承包人可以通过书面催告要求发包人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并相应顺延工期。
在工程款拖欠的案件中,垫资承包工程的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司法解释第6条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如果合同对垫资和支付垫资款利息有约定,应予支持。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垫资,未支付的款项按照工程款处理。
拖欠工程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包人故意拖延工程结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司法解释第22条规定,如果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答复,将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条件。
当工程结算有争议时,法官常常会要求进行工程款的造价鉴定。司法解释第19条规定,如果合同约定了计价标准或计价方法,应按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款。如果合同约定不明确,可以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和计价标准。同时,对于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结论所依据的方法或标准违反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人民法院不应采信。
在工程款确认中,承包人经过努力已经确定了工程结算,但发包人通过审计提出的审计报告与已确认的结算发生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司法解释第25条规定,如果合同对工程结算有约定,一方当事人主张按照审计决定调整工程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装修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甲乙双方信息、工程概况、施工工期、违约责任等方面的约定。合同旨在明确家装责任,确保家装质量,并降低合同履行风险。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材料和工艺的详细说明,遇到纠纷应及时协调解决。
办理建筑工程许可证的各项条件,包括用地批准手续、规划许可证、拆迁进度、施工企业确定、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工程质量和安全保证、建设资金落实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领取施工许可证后的开工要求,如按期开工、中止施工的处理和未按期开工的情况等。
工程纠纷中暂停借款利息资本化的情况,分为正常中断和非正常中断。正常中断是由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程序或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非正常中断则是因企业管理决策、不可预见原因等造成。在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