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安全法实施条例》)于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同时生效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于2008年5月1日施行。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由交警部门依行政职权确定,而民事赔偿责任认定由人民法院依司法审判权确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只能作为认定民事责任的证据之一,而非确定民事责任当事人承担责任大小的唯一标准。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遵循过错原则,即无过错就无责任,过错小的为次要责任,过错大的为主要责任,过错相当的为同等责任,全部过错的为全部责任。而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认定则遵循混合原则,即某些情况下遵循过错原则,某些情况下遵循无过错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可能成为当事人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依据之一。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使用,包括作为确定当事人是否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证据。而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产生的法律后果只能是确定当事人是否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是对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引发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而民事赔偿责任认定是指对赔偿义务主体、赔偿范围及赔偿金额的确定。
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是直接参与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通常包括行人、司机、乘客。而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交通事故参与人,既包括直接参与的当事人如行人、司机、乘客等,也包括间接参与了交通事故法律关系的“人”,如车主、保险公司等。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并不完全相同,如雇佣关系下形成的交通事故,雇主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雇员有重大过错的话,雇员也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另外,如果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造成的交通事故,应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编辑推荐:
- 交通事故认定责任的方法
- 交通事故认定责任的方法
交通事故中出租车误工费的计算方式,以及出租车交通事故中的赔偿责任与保险公司的角色。误工费计算依据医疗机构证明和受害人收入情况。司机、公司和保险公司都承担连带责任,保险公司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并承担赔偿责任。在处理出租车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时,应充分考虑保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家属不起诉的法律处理方式。涉及诉讼时效的影响和责任认定问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超出部分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家属不起诉超过诉讼时效将无法主张赔偿,但肇事者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电动三轮车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报案、现场处理、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行政处罚、调解损害赔偿和法院起诉等环节。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报案,交警到达现场处理并恢复交通秩序,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责任,随后进行行政处罚。如当事人申请,公安交管部门进行调
交通事故案件的一般处理程序。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产生争议时,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请求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的赔偿方式包括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赔偿和按过错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受害者可以获得包括医疗费用、残疾赔偿金、丧葬费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