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下,政府征收农民土地,应有合法项目,按照法定程序,给予被征收人合理补偿,先补偿,再征收,任何违反以上基本原则的征收行为都属于违法征收。被征收人可以拒绝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那么农民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怎么处理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
一、农民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怎么处理
法律处理方式主要有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复议裁决、民事诉讼等方式,根据个案的不同特点应当启动不同的法律程序。
1、征地纠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2、 征地纠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有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裁定的司法程序。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民告官”,这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制度。
3、征地纠纷中的民事诉讼
在征地纠纷中,大多数进行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时为数不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要走行政诉讼,有时候也可以走民事诉讼的程序,如对于非法占地的行为,从民事角度考虑我们可以起诉民事侵权,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对于已经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如果该协议签订过程中存在胁迫等手段,则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起诉撤销该协议。
二、征地补偿协调裁决
征地补偿裁决也可以称之为征地补偿协调与裁决,是指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这是国家为减少、解决征地纠纷而推行的制度。机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协调,而是裁决,协调是裁决的前置,未经协调的不能进入裁决。
三、征地纠纷听证制度
征地纠纷听证制度是指在土地征收纠纷中拟作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决定,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保证其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的制度。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管部门依职权组织的听证,一种是申请人申请才组织的听证。
依职权组织的听证有:拟定或者修改基准地价;编制或者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拟定或者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需要申请人申请才组织的听证有:拟定拟征地项目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的;拟定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的。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止违法勘查或者违法开采行为、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等行政处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的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我国征地补偿标准争议的四种解决途径,包括来信来访、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请裁决。针对现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的问题,文章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试点地区的做法。同时,通过比较国际经验,提出了各国在解决土地征用补偿纠纷时不同的做法,如美
土地权属纠纷的定义、涉及方面及其产生的原因。土地权属纠纷是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引起的纠纷,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具有一定的政策性。产生原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土地征用、承包、乡镇集体企业建设用地核定、乡村公共事业占地补偿等多个方面。
征地厂房拆迁纠纷案件的处理方法。首先进行友好协商和行政裁决,如无法解决问题,可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需理性处理纷争。关于征地拆迁补偿问题,如未获得足额补偿,村民可向政府提出申诉。土地征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土地征收补偿款适用的诉讼时效根据不同情况而定。行政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这个时效是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或受侵害之日起计算的。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将不受理此类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