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大连一购房者以房产税为由发起了诉讼。他主张,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欺骗消费者,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49条进行双倍赔偿。
消费者协会及法律界的专家们认为,参照国际上的做法,目前我国实行的"退一赔一"的赔偿制度并不足够严厉。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商品房销售中存在严重的问题。根据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商品房投诉数量连续6年增加,近3年来,消费者对商品房的投诉占比很大,已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仅2000年一年就有22000件投诉(包括建材),2001年同比增长13.1%,达到25000件,今年1-6月,对商品房的投诉已经达到6727件,如果包括建材方面的投诉,同比增长83.3%。
专家们认为,要整治市场,需要依靠法规和制度。只有当企业诚信的利益大于违法行为的利益时,企业才会自觉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因此,在当前情况下,除了实行"双赔"制度外,还应适当增加惩罚性条款。实现"双赔"只是我国消费者保护史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鉴于商品房交易中存在诸多问题,许多人建议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应该帮助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房时进行事前防范。消费者协会和法学界的专家们建议,律协应该从法律法规的适用角度出发,在征求工商局和其他相关部门以及开发商的意见后,为消费者推荐一份更加透明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文本。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房地产法整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包括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合同内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补充协议。同时,文章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经营者应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定也被提及。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具体包括欺诈或胁迫手段订立条款、恶意串通损害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加重对方责任排除权利、造成人身损害免责条款无效以及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无效格式条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