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外执行是指根据罪犯特殊情况,暂时改变刑罚执行地点和方式,使其在监狱外执行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在满足特定情形的情况下,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也可以根据特定情形暂予监外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的规定,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可以暂予监外执行。这意味着在怀孕期间,罪犯可以在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监外执行,直到哺乳期结束后,再返回监狱进行刑罚执行。
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如果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也可以暂予监外执行。这意味着罪犯可以在医院接受治疗,而不需要在监狱内执行刑罚。对于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罪犯,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如果罪犯生活不能自理,但是暂予监外执行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也可以进行监外执行。这意味着罪犯可以在社区矫正机构接受监外执行,而不需要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做出。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由监狱或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并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对于可能对社会造成危险的罪犯适用保外就医的情况,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暂予监外执行。这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安全和罪犯的刑罚执行效果。
监外执行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
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社区矫正人员再次犯罪的情形,并根据相关规定列举了收监执行的多种情形。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等。办理暂予监外执行需经过一系列程序,包括研究、审核、病残鉴定等。批准机关将决定通知相关单位,并由取
暂予监外执行的疾病范围,包括严重传染病、反复发作的无法服刑的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等。文章详细列举了各类疾病的范围及具体情况。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时应当确定社区矫正执行地。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三)公益劳动方面劳动是我国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是改造人的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收到监狱、看守所等机关抄送的暂予监外执行书面意见副本后,应当逐案进行审查。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执行机关应当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严格管理监督。暂予监外执行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