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酌定从重处罚?本文主要从主体方面、主观方面、客体方面和客观方面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犯罪客观方面
1、 犯罪对象特殊,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重的;
2、 造成了一定危害结果或者危害结果较重的;
3、 有能力和条件消除或减轻危害结果而放任不管的;
4、 拒不退赃或退赃较少的;
5、 有能力赔偿损失而不主动积极赔偿损失的;
6、 犯罪人与被害人关系特殊需要从重处罚的。
(二)犯罪客观方面
1、 危害行为持续时间较长的;
2、 犯罪时间特殊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重的;
3、 犯罪地点特殊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重的;
4、 犯罪方法、手段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重的;
5、 违反非刑法法规、规章制度情节较重的;
6、 挑拨防卫。
(三)犯罪主体
1、 再犯(非累犯);
2、 犯罪人是有犯罪经验和犯罪技能的人;
3、 国家工作人员非职务性犯罪;
4、 犯罪前一贯表现不好的;
5、 犯罪人是有较强认识和控制能力的人。
(四)犯罪主体方面
1、 深思熟虑的故意犯罪;
2、 过于自信的过失(较疏忽大意的过失)为重;
3、 犯罪目的、动机恶劣、卑鄙的;
4、 拒不坦白交代罪行的;
5、 认罪态度较差或不好的。
(五)其他酌定从重处罚情节
1、 犯罪对社会影响较大或民愤较大的;
2、 当地、当前形势需要从重处罚的;
3、 需从重处罚的其他酌定情节。
醉驾拘役期间被拘留者是否享有通信自由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被拘役者会失去通信自由的权利,不允许打电话等通信方式。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定义、期限、执行方式和特点,包括每月可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至两天等规定。法律依据为《刑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四条。
车祸致人死亡无能力赔偿应当判刑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解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且负有事故责任,将被判刑。肇事逃逸或存在恶劣情节,将加重刑罚。法律对交通肇事的定罪处罚情形有详细规定,以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根据最新规定,刑事拘留期限的计算方法如下:一般情况下,从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开始,应在3日内提请检察院批捕,检察院应在7日内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所以拘留期限为8~10天。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至4日,检察院仍需在7日内作出决定,所以拘留期限为11-14日
拘役是一种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根据刑法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最高不得超过1年。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