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后打击报复怎么处罚
时间:2024-05-17 浏览:1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接受了调解后,一些人遇到了被对方打击报复的事情,这样自己因调解而得到的好处完全就消失了。被调解的另一方而打击报复,从而给了自己相应的伤害,受害者都不愿意就此放过对方了。手心律师网小编告诉我们要看实际情况。
调解后打击报复的处罚
一、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的规定,对于打击报复行为,如果属于该条规定的情形,受害人可以按照法律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立案侦查,并追究打击报复人员的相应法律责任。
二、打击报复的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打击报复行为,具体的刑罚如下:- 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其他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他相关规定:-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如果不是有意诬陷,而是因为错误的告发或检举失实的情况,将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对于调解后发生的打击报复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打击报复人员进行相应的刑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诬告他人办理伪造驾驶证的刑事责任
诬告他人办理伪造驾驶证的刑事责任,包括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以及诬告陷害导致他人被错判死刑的刑罚。同时,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包括捏造事实的性质和行为人的行为要求不同。
-
校园冷暴力:一种形式的校园欺凌
校园冷暴力这一校园欺凌的形式,指出其普遍存在于高校中,主要是由于学生的个性摩擦和矛盾未及时合理解决导致。文章还引述了相关法律规定,如《治安管理法》中关于民间纠纷、威胁他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殴打他人等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校园冷暴力的治理,需依法进行
-
匿名举报的反查问题
匿名举报的反查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匿名举报不会被反查,但如果内容不符实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举报人可能会面临定罪风险。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诬告陷害罪有明确规定,包括普通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处罚。但若因错误信息或虚假检举导致的,
-
匿名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
匿名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报警处理是途径之一,可向公安机关报警。恶意举报者可能会面临拘留、罚款或刑事责任,构成诬告陷害罪。非有意诬陷因错误信息或虚假检举则不受处罚。
-
工伤鉴定结果不满意,如何应对?
-
未成年人抢劫罪的法律处理方式
-
骂贷款催收会不会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