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习惯规则容许报复,但这并不意味着受害国可以随时随地无限制地进行报复。实际上,所有的报复行动都是有限度的。
一国不能以某个国家侵权为由而对该国的同盟国进行攻击。报复应该明确针对侵权国家进行。例如,2001年的“9·11”事件后,美国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支持本·拉登和“基地”组织为由,发动了阿富汗反恐怖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这种报复行动是针对阿富汗政权的,因为它以反恐怖主义为名义,行动公开透明,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运用哀兵战略、推行国家战略的典型案例。
受害国进行报复不能盲目攻击,理论上应该只针对侵权国家的相同或相似目标和对象进行报复。例如,自卫反击行动的目标是敌对国家的入侵行为。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就是我国针对印度入侵藏南地区而进行的自卫性报复行动。贸易制裁的反制通常也采用对等贸易报复措施。美国目前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我国可以利用世贸规则进行合法的反制。
国家选择报复措施进行自保,本质上不是为了加害侵权国家,而只是捍卫自身的权利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报复应与侵权行为相对应,报复结果应与之相同或相似。只有这样,才符合衡平法则,才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例如,在伊拉克发动入侵科威特战争之后,联合国授权美国发动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美国因此发动海湾战争,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主权。这是国际社会对伊拉克侵略行为的合法报复行动。
平衡性原则要求报复行动不得超出必要限度,不能超过国际法所允许的范围。例如,2002年美国政府以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占领了伊拉克并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导致无数平民伤亡。这种报复行为显然已经超出必要限度,构成了人道主义灾难,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判断报复措施是否超出必要限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一是实施报复的国家是否借机发难。这是强势国家经常采用的手段。当该国认为自身利益受到冒犯,而与被指控的国家处于不友好状态时,该国往往会借机进行报复,不论侵权行为的性质、后果和恶劣程度如何。这种报复措施往往过于强烈,超出了必要的限度。有的国家借口报复而行使霸权主义,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不属于国际法允许的报复范畴。例如,在加拿大总统诺里埃加因在巴拿马运河管理问题上冒犯了美国之后,美国老布什总统发动了巴拿马战争,派出军队进攻巴拿马首都,推翻了诺里埃加总统并将其抓回美国。其理由是诺里埃加贩毒。这种理由非常牵强,根本不足以成为一个国家推翻另一个国家元首的依据,纯属霸道主义行为。二是实施报复的国家是否过度使用威胁手段。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巴列维国王后,美国借机发难,对伊朗新政权进行报复,与伊朗断交,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动盟国对伊朗实施全面制裁,长期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与伊朗为敌,给伊朗带来了巨大困境。伊朗时时面临来自美国的战争威胁,国家安全得不到国际社会的保障。这种长达30年的报复措施实在过分。
受到侵害的国家行使自保权进行报复,应该在国际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才能更好地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例如,反侵略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一般原则;反制贸易制裁应遵循国际贸易法的一般规则,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否则,报复措施可能无法产生良好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员工不胜任现有工作岗位时,企业是否有权调岗及相关约束和原则。企业虽有单方调岗权利,但需遵守证据充分、岗位合理适应等约束,并遵循劳动合同变更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调岗包括薪酬变动,必须有明确的岗位职系和薪酬对应标准,并书面确定新的岗位和报酬标准。
企业雇佣临时工的免责条款编写问题。文章介绍了甲乙双方在签订协议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双向选择、自愿原则等。同时,强调了临时用工安全免责协议的重要性,并引用了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说明。根据法律规定,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若涉及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
保姆与雇主之间的法律关系,指出二者属于家务服务雇佣关系,不同于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在发生伤害纠纷时,不能适用劳动法,依据过错原则判定责任。为保障双方权益,应明确约定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及责任等。同时,阐述了雇佣关系的显著特点,包括雇员义务不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