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案例 > 过度医疗何时收手

过度医疗何时收手

时间:2024-07-21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4571

抗生素滥用与过度用药的法律问题

抗生素滥用与过度用药的现状

根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而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抗生素类药物已成为医院各科室使用最广的药物,医院用量前10名的药品中,抗生素类排在前列,如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

抗生素滥用背后的过度用药

抗菌药物滥用的状况已是异常严峻,由此而产生的耐药性使许多人在罹患疾病时无药可医,成为潜在的身体隐忧,尤其以抗生素的滥用为甚,钟南山院士就曾公开质疑无节制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抗生素滥用只是冰山一角,潜藏在深处的过度医疗行为则是看病过程中更大的危机,造成了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等诸多社会问题。过度医疗的发生既是以药养医体制的恶果,其背后也牵连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置和医学伦理的丧失。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措施

近日,卫生部医疗司副司长赵某某称,针对目前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的问题,卫生部将制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加强监管力度。

抗生素的发展与滥用

抗生素曾经作为医学变革性进步的象征,但如今却成为让人生畏的“毒药”。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开始被广泛应用为抗生素,此后,细菌就开始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也迫使医学研究者研发出了许多新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也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超级感染”。

过度用药的示范效应

抗生素在医院的过度使用形成了一种示范和导向作用,“有病就吃抗菌类药物”似乎成了普通百姓自我治疗时的“常识”。市场监管的漏洞又促使错误的认识变成了有害的行为。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9.4%的居民有自备抗菌药物的习惯,75.4%的居民在本人或家人有炎症或感冒发烧时,会自行服用抗菌药物。虽然抗生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但由于目前购销环节存在监管漏洞、基层医生对耐药性缺少认识,这些药品在药房、社区医院内也很容易买到。

相关法律的空置

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被戏称为“三菜一汤”,医疗输液的数量远远超过国际水平。过度医疗的发生既是以药养医体制的恶果,其背后也牵连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置和医学伦理的丧失。尽管政府在防止过度医疗方面出台了大量法律以及相关制度,但这样一张包罗了从医疗管理、药品管理到医务人员管理的法律法规网络却没有形成对患者的保护,诸多的制约对医院和医生来说,犹如虚设,他们之所以铤而走险,是因为风险太低。

刑事责任与医疗纠纷

过度医疗的概念很难界定,这是制约医生行为不力的重要原因。事故发生后,很难用清晰的条文明确责任。尽管《侵权责任法》对过度检查做出了明确禁止的规定,但医生的行为仍然受到较低的风险。医生所在的大环境促使了过度医疗行为的发生。医疗法律责任的追究应当首先考虑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因为医疗损害责任是法律责任,对法律责任的追究首先是国家职责。其次,才是民事责任的追究,这是对具体的已经受侵害民事权益进行救济的需要。刑不上“大夫”的现状助长了过度医疗的发生,也使医学伦理被严重扭曲。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